中兽医学考试重点.doc

中兽医学考试重点.doc

ID:60774408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2-17

中兽医学考试重点.doc_第1页
中兽医学考试重点.doc_第2页
中兽医学考试重点.doc_第3页
中兽医学考试重点.doc_第4页
中兽医学考试重点.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兽医学考试重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中兽医学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以辩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为特点,以针灸和中药为主要治疗手段,理法方药具备的独特的医疗体系。2.中兽医学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3阴阳学说是以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及其消长变化来认识自然,理解自然,探求自然规律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阴阳:是代表事物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矛盾双方的概括。4阴阳学说基本内容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5阴阳学说的应用一生理方面1.说明动物机体的组织结构2.说明动物机体的生理二病理方面1.说明

2、疾病的病理变化2.说明疾病的发展3.判断疾病的转归三诊断方面1.分析症状的阴阳属性2.辨别征候的阴阳属性四治疗方面1.确定治疗原则2.分析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知道临床用药五预防方面。6五行“五”指木火土金水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7脏腑学说通过观察动物体外在现象,征象,研究机体各脏腑器官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内容1.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及其相联系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2.气血津液3.经络系统。心主血脉和藏神,开窍于舌,在液为汗。肺主气司呼吸,主宣降,通调水道,主一身

3、之表,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在液为涕脾主运化统血生清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在液为涎肝主藏血主疏泄主筋,开窍于目在液为泪肾主藏精主命门之火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通于脑开窍于耳司二阴.六腑胆贮存和排泄胆汁胃受纳和腐熟水谷小肠受盛化物分清别浊大肠传化糟粕膀胱贮存和排泄尿液三焦总司全身气机,水液运行道。8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构成动物机体和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的生成: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吸入之清气。气的功能1.推动作用2.温煦作用3.防御作用4.固摄作用5.气化作用6.营养作用.气的运动基

4、本形式:升降出入。气的分类元气(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根源于肾)宗气(1.营气运行于脉中,具有营养作用2.卫气运行于脉外具有保卫作用.)升降浮沉:指药物进入机体后的作用趋向,是与疾病表现的趋向相对而言的.9血流行于脉管之中的红色液体是构成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的生成化食为血化气为血精可生血血的功能1.营养2.运载3.化神10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构成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津液生成来源于饮食水谷津液的输布脾气散精肺的宣发肃降肾的蒸腾气化。津液的代谢排汗排尿。津液的功

5、能1.滋润营养2.化生血液3.调节阴阳4.排泄废物。11气和津液的关系1.气能生津2.气能行津3.气能摄津4.津能载气12气和血的关系1.气能生血2.气能行血3.气能摄血4.血为气母(血能载气)13经络学说是研究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14经络是动物体内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机体联络脏腑沟通内外和运行气血调节功能的通路,是动物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15病因引起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特点取象比类辩证求因病因包括:外感内伤和其他致病因16病因学说研究病因的性质及其致病特性的学

6、说17外感来源于自然界多从皮毛口鼻侵入机体而发生的致病因素,包括六淫和疫伤18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特点1.外感性2.季节性3.地区性4.相兼性风邪风为阳邪风性轻扬开泄善行数变风性主动和百病之长寒邪寒性阴冷易伤阳气寒性凝滞易致疼痛寒性收引署邪署性炎热易致发热耗气伤津署多侠湿湿邪湿郁气机易损脾阳湿性重浊其性趋下湿性黏滞缠绵难退燥邪燥性干燥易伤津液燥易伤肺火邪火为热极其性炎上易生风动血易伤津耗气易致疮痈热多兼邪疫疠“疫”指瘟疫有传染的意思“疠”之天地间的一种不正之气特点1.传染性2.发病急骤病情危笃3.症状相似

7、条件1.气候反常2.环境卫生不良3.社会因素19内伤1.饥伤2.饱伤3.劳(役伤)4.逸伤20其他致病因素1.外伤2.寄生虫3.中毒4.痰饮5.淤血6.七情21病机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畜体引起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22诊法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基本原则: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23病色白色:主虚证赤色:主热证黄色:主湿证青色:主寒主淤黑色:主热极或寒极苔色白苔:主表证寒证黄苔:主里证热证灰黑苔:主热证寒湿证中的重症。24苔质是指舌苔的有无薄厚润燥腐腻等。25脉象平脉(有胃有神有根健康之

8、脉)反脉(有病之脉)易脉(危亡之绝脉)浮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迟脉主寒证数脉主热证虚脉主虚证实脉指实证洪脉主热甚细脉实寒病甚湿证滑脉主实热痰饮食滞涩脉主气滞血瘀痰浊食滞26八钢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钢辩证特点:1.以阴阳为总纲2.八钢病证可互相兼见3.八钢病证可在一定条件下向对立面转化.27治未病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未病先防1.增强正气2.调养精神3.合理使役4.营养调配5.药物预防6.防止病邪既病防变1.早期诊断2.早期治疗3.控制病情4.愈后防复5.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