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天仪的历史发展大全 .doc

浑天仪的历史发展大全 .doc

ID:60943906

大小:61.37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1-06

浑天仪的历史发展大全     .doc_第1页
浑天仪的历史发展大全     .doc_第2页
浑天仪的历史发展大全     .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浑天仪的历史发展大全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浑天仪的历史发展大全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天仪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浑天仪的历史发展,希望你喜欢。浑象历史上最早记载制造浑象的西汉宣帝时的大司农中丞耿寿昌。他把从浑天说认识到的天球形象化地表现出来,可见浑象的大体形状应该是个大圆球,在球上布列了许多星辰,大圆球的旋转就表演出天象的变化。有关浑象的最早记载为东汉张衡的《浑天仪图注》。张衡在前人制造浑象的基础上也制作了一架水运浑天仪(又叫“漏水转浑天仪”,),实际上就是一个浑象。三国时陆绩、王蕃,南北朝时钱乐三,唐代一行、梁令瓒,元代郭守敬等都曾制

2、造过浑象,而且都同水力和机械联系在一起,以取得与天球的周日转动同步的效果。浑仪中国浑仪的发明大约是在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前一世纪之间(即战国中期至秦汉时期)。约公元前3世纪,希腊人制造了西方最早的浑仪。史籍记载浑仪的制造始于汉落下闳。他是蜀郡人,汉武帝时应召1到京师长安参与制订《太初历》。落下闳以他制造的浑仪观测天象,测定了二十八宿的距度、五大行星的运动情况等等,为制定《太初历》取得了第一手资料。浑仪并不是落下闳最先发明的,他说:年轻的时候就能做这种仪器,那时只根据尺寸制作而已。用这架只有赤道坐标的仪器来度量太阳月亮的运动,发现两者的运动都不均匀,这同西汉天文学家

3、们的想法不同,于是大家都在找原因,后来发现,日月的运动都是沿黄道的(当时月亮依白道而行的认识还未达到),它们即使在黄道上均匀运动,以赤道来度量当然就是不均匀的了。公元104年,东汉和帝下令贾逵另制一架仪器,用来测量日月的运动,他在浑仪上增设了黄道环,以黄道来测量日月运动,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架黄道铜仪。贾逵用他的黄道铜仪来测量日月的运动,发现太阳的运动显得均匀了(其实也应该是不均匀的,因他的仪器精度不够,当时也没有这样的认识),而月亮的运动仍是不均匀的。贾逵根据自己的实际观测,得出结论:月亮的运动是不均匀的。这一发现是改进仪器得到的第一个结果,它导致了历法的进步

4、,也丰富了人们对天体运动的知识,为以后太阳运动不均匀的发现打下了思想基础。唐代,由天文学家李淳风设计了一架比较精密完善的浑天黄道仪。由于浑仪的圈环过于复杂、遮掩天区,影响观测,沈括取消白道环并改变一些环的位置。2元代郭守敬取消了黄道环,并把浑仪分为两个独立的仪器:简仪和立运仪。浑天仪的理论背景浑天说是中国国古代的一种重要宇宙理论,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蛋丸,地如鸡中黄",天内充满了水,天靠气支撑着,地则浮在水面上。浑仪和浑象是反映浑天说的仪器,即是“物化”和“浑天说”。浑天仪的组成构造浑天仪是浑象和浑仪的总称。浑象的构造是一个大圆球上刻画

5、或镶嵌星宿、赤道、黄道、恒稳圈、恒显圈等,类似天球仪。浑仪是一观测仪器,内有窥管,亦称望管,用以测定昏、旦和夜半中星以及天体的赤道坐标,也能测定天体的黄道经度和地平坐标。浑仪由早期四游仪和赤道环组成。从汉代到北宋浑仪增加了黄道环、地平环、子午环、六合仪、白道环、内赤道环、赤经环等。北宋的沈括取消白道环、改变一些环的位置。元代郭守敬取消了黄道环,并把原有的浑仪分为两个独立的仪器:简仪和立运仪。浑天仪的历史发展大全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