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高中历史课本相互比较18例

初中高中历史课本相互比较18例

ID:6107861

大小:3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03

初中高中历史课本相互比较18例_第1页
初中高中历史课本相互比较18例_第2页
初中高中历史课本相互比较18例_第3页
初中高中历史课本相互比较18例_第4页
初中高中历史课本相互比较18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高中历史课本相互比较18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高中历史课本相互比较18例 重庆市黔江中学庞友海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初中:为限制王权,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这样,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世界历史》第一册第88页)  高中:“1688年政变以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一系列法案来限制王权。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有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由此在英国出现了。此后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和发展。(《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27页)  初中课本中,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以1689年《权

2、利法案》的通过为标志;高中课本则认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是在《权利法案》通过之后,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建立起来的。显然,高中课本的叙述更准确、更合乎实际。“君主立宪制”作为资产阶级政体的一种,它第一次在英国出现,也是第一次在人类历史上出现,必然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初中: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世界历史》第一册第88~89页)  高中: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都有广泛的影

3、响,因此它又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27页) 初中课本的叙述是传统的说法。高中课本的叙述比较谨慎,显得更客观一些。历史的发展是渐进的,事实上,英国革命一百多年后才在欧美爆发类似的革命。  3如何看待法国大革命期间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对法国的初步改造?  初中:制宪会议为安抚革命群众,讨论废除封建权利问题。但是雷声大、雨点小。后来通过的决议只取消了教会的什一税,农民如要免除主要的封建义务地租,还必须出钱赎买。至于农民要求解决土地问题就更谈不到了。(参见《世界历史》第一册第110页)  高中

4、:为改造法国,制宪会议陆续通过决议,宣布取消农奴制度、废除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动摇了封建制度,但是没有废除封建地租,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参见《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44页)  对君主立宪派的统治,初中课本几乎是全盘否定;高中课本的评价比较客观和公正,肯定了它废除了教会和贵族特权、动摇了封建制度基础的革命性。但是,初中高中课本都带有明显的“左”的色彩。须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并不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  4关于西进运动  初中:是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在西进运动中,大批的印第安人被屠杀或被驱赶到更边远的地区。(参

5、见《世界历史》第一册第152页)  高中:一方面,土著印第安人遭到血腥屠杀或被赶往更为偏远、荒凉的地区;另一方面,西部广大地区被开发,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参见《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85页)  初中课本只介绍了西进运动是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高中课本的介绍比较全面和客观,揭示了西进运动的实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部的扩展。它的主要作用应是后者。  5美国内战前南北两种经济的属性  初中:没有明确指出南方经济的性质,但行文有明显的倾向,南方经济属于奴隶制经济。种植园占有者被称为奴隶主。(参见《世界历史》第一册第15

6、3~154页)  高中:美国独立后,存在着两种经济形式,这两种经济形式虽然都属于资本主义经济,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种植园占有者被称为种植园主。(参见《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85~86页)  我认为高中课本的说法比较准确,南方种植园经济的属性仍属资本主义经济。虽然种植园主是使用奴隶劳动,但它与奴隶制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奴隶主强迫奴隶劳动的目的是满足自己奢侈寄生的生活,而种植园主强迫奴隶劳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种植园主实际上是采取奴隶制方式进行经营的农业资本家。  种植园主和奴隶主虽然有很多近似的地方,但毕竟是

7、有着本质差别的两个不同概念。严格地讲,种植园占有者只能称为种植园主,不能称为奴隶主。  6关于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初中: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把陆军扩展到60万人。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终于在法西斯德国形成了。(参见《世界历史》第二册第82页)  高中: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从此,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对外积极扩张的道路。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了。(参见《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39页)  战争策源地简言之就是世界大战谋划、发源的地方。一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一是图谋世界

8、霸权、奉行侵略扩张的政治势力(主要指法西斯势力)上台执政;二是该政治势力为发动战争,疯狂地进行扩军备战,积极为发动侵略战争作准备。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标志着极端反动的法西斯专政在德国建立起来。与此同时,纳粹党大力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迅速把国家经济转上军事化的轨道,大肆进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