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公文写作水平的几点体会

提高公文写作水平的几点体会

ID:6122732

大小:43.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1-03

提高公文写作水平的几点体会_第1页
提高公文写作水平的几点体会_第2页
提高公文写作水平的几点体会_第3页
提高公文写作水平的几点体会_第4页
提高公文写作水平的几点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提高公文写作水平的几点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提高公文写作水平的几点体会我1999年7月调入组织部工作,2003年8月起担任组织组长职务,在组织组长的岗位上一干就是6个年头。期间经历了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6批固本强基工程活动,2次县委换届,2次镇级换届,2次村级换届。今年又经历了学习实践活动和不亚于村级换届工作任务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工作。在这些重大的政治任务中,起草多少个文件,组织多少次会议,撰写多少个领导讲话,和主持词,编印多少份业务性培训指导资料,大家可想而知、、、、、还不包括一年一度的“七一”表彰讲话、每次运动的《工作简报》的编发,每年初组织工作三个例排性文件、阶段性的工作汇报、年终组

2、织工作检查的组织、一年一度的村党支部书记的培训等等,可以说,担任组织组长的6年,是经受公文写作考验的6年,也是自己得到培养锻炼的6年,在这里,借此机会,感谢梁部长给我一个锻炼提高自己的机会。也许是因为有这样一个经历,梁部长叫我今天在这里为大家谈谈怎样提高公文写作水平。16在座各位有不少我的前辈和师傅,也有不少公文写作方面的高手,在这里只能班门弄斧,谈谈个人回顾几年工作实践的一些体会,以期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大家更多的帮助和斧正。要提高公文写作水平,我的体会是要做到五个字“勤、活、积、博、思”。一、勤:即勤于学习、勤于动笔、勤于投稿(三勤)。“勤能补绌,

3、笨鸟先飞”这是我任何时候在任何岗位干任何工作都谨记住的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人从呱呱落地来到人世开始,我想大家的起点都是一样的(当然是指健康的婴儿,大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至于后来的差别,我想就在于勤奋的程度和努力的方向不同。即使我笨一点,但我勤奋,可以补回来;即使我笨一点,但我先行一步,又可以补回来,笨鸟先飞早入林就是这个道理。干任何工作都一样,从事公文写作也不例外。应该讲,公文写作,无论是担任领导职务,还是从事文秘工作,都免不了经常遇到,尤其是我们从事组织工作的党务干部,文字表达水平也就成了业务能力的主要体现。而要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水平,我想,

4、勤字当头,别无他法,没有什么秘诀可言。首先,勤于学习。这是16提高公文写作水平的前提。不懂就学不懂就问,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进组织部工作之初,在文字写作方面,自己感到压力还是很大的。但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勤,努力学习,掌握其中的要领。因为我深知,在组织部门工作,没有过硬的文字功夫,很难担当重任。所以我十分勤奋学习。从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学习公文写作的基本功知识。公文在取材立意、布局谋篇上都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在文种、格式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和要求一般需要通过熟读公文书籍来掌握和了解。所以我看了不少方面的书籍。上次梁部在清华大学学习,专门买了一

5、套公文写作书籍送给我,我如获至宝,专门看了一遍。领导关心,用苦良心。二是学习范文。模仿是学习的重要形式。我们部有一个好传统,就是每年的书面材料都分类装订保存下来。所以每领到一个写材料的任务,领导都指点我们,参考上年度相应的材料或者是有关方面的材料。有得模访就模访,这也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但是模访不是照抄照搬,而是推陈出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形成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有新意的材料。16平时,则根据自己所从事的组织(党务)工作这一行,选择中央文件、领导讲话、行业文件、单位历史文件,报刊上影响较大的、公认的一些好文章精心研读,用心揣摩

6、其思路及语言风格,细心体会其谋篇布局、形式特征。我平时最喜欢看的就人民日报、求是、党建研究这些党内核心时刊的社论,这些社论篇幅不大、字数不多,但逻辑性、层次性非常之强,表达的内容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相当之丰富。这些社论,真是无可挑剔的,看了之后,给自己的启发相当之大。我也十分重视本部内历史文件的学习,我1999年进组织部工作,但1999年之前的历史文件工几乎翻了一遍,我在调研组任副组长时就翻了一遍。(当时组织工作1995年至1999年的资料都保存在铁皮柜内,我为了弄清楚组织工作究竟是什么咚咚,一年究竟要做哪些工作,过去的历史是怎么样,前人给我们留下了

7、什么宝贵经验?怀着这样一个目的,我翻了一遍历史资料,也对组织工作有了一个粗略了解。)三是观察体会经验丰富同志的写作过程。学习写作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要认真体会领导同志、有经验同志从立意构思到谋篇面局,从着手起、反复修改到最终定稿的整个过程,领悟16每一个细节。我进组织部,第一个老师,就是李和清副部长。当时,他任调研组副组长,我任组员。他十分乐意教我,我也十分留意观察他文笔的风格。当时他有一个习惯,每起草一份文稿,他都会将草稿一稿、二稿、三稿夹在一起,我总喜欢拿过来,细细品味,究竟一稿二稿三稿有什么不同,开始是怎么构思的?后来又是怎么改的?哪些地方进

8、行了修改?为什么这样修改?通过一稿二稿三稿的对比,了解整个文稿的形成过程,用心体会领导和同志们精心删改之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