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演示教学.ppt

描述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演示教学.ppt

ID:61272690

大小:1.08 MB

页数:31页

时间:2021-01-23

描述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演示教学.ppt_第1页
描述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演示教学.ppt_第2页
描述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演示教学.ppt_第3页
描述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演示教学.ppt_第4页
描述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演示教学.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描述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演示教学.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描述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明确区域地理位置——获取地理信息的重要途径例:描述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2.经度位置——3.相对位置①地形区——②河流部位——4.交通位置——描述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影响热量条件,即判断出温度带海陆位置:大陆东、西岸、内陆,即推导出气候类型是导致区域特征特殊性的重要因素影响人类生产、生活交通要道,区际之间的联系5.政治地理位置——6.经济地理位置——7.军事地理位置——位于甘肃的西北部西北粮仓嘉峪关是军事要塞关键在地理意义以黄河流域为例,进行区域地理位置判读的训练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成因——构

2、建地理思维模式例:分析古丝绸之路东线选择河西走廊的原因(6分)思路:河西走廊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与其以北和以南区域的比较优势1.结合知识结构,构建思维模式1.地形特征2.气候特征3.水文(河湖)特征4.生物和土壤特征5.自然资源特征6.自然灾害自然地理特征气候特征成因太阳辐射(纬度)下垫面因素(海陆分布、地形、洋流)人类活动大气环流简单建模例:河西走廊地区冬季风能、夏季太阳能较丰富,分别说明其成因。影响风的因素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狭管效应影响太阳辐射因素太阳高度角大气状况1.结合知识结构,构建思维模式昼 长冬季

3、风能丰富。原因: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植被覆盖率低,阻力小,风力大;河西走廊两侧为山地,中间地形平坦、狭长,且走向与冬季风风向一致,产生狭管效应,风力强劲。夏季太阳能丰富。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冬季增大,昼变长;河西走廊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影响气温的因素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1.结合知识结构,构建思维模式注意:模式的构建是建立在知识的逻辑基础上的,过程要清晰明了,否则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事与愿违!例: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上界地面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吸收、反射、散射等削弱作用地

4、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射向宇宙空间射向宇宙空间大气辐射射向地面“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大气增温太阳辐射纬度白昼长短地面状况物理性质——海陆分布;植被状况洋流——寒流降温;暖流增温地形——海拔;封闭状况等大气自身天气——冷、暖气团的影响大气透明度——水汽、尘埃等大气密度——大气稀薄,保温作用弱(根本热源)(直接热源)正午太阳高度地形特征的成因:例渭河谷地形成的原因水文特征的成因:例“泾渭分明”的原因生物特征的成因:例雅鲁藏布大峡谷被称为“生物物种的宝库”的原因思维强化训练地形成因成山成谷物理、化学、生物水平

5、运动垂直运动地质构造褶皱断层地垒-断块山地堑-谷地、低地背斜向斜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湿润区:流水地貌干旱区:风成地貌沿海区:海浪、风力高寒区:冰川地貌2.利用地理原理,构建思维模式热力环流原理水循环原理地壳物质的循环原理整体性原理区位原理……例:请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说明全球变暖给河西走廊带来的各种影响。 (12分)全球变暖,祁连山雪线上升冰雪融水将逐年减少,使其下游的河流水量减少或河流沿线地区地下水位下降或尾闾湖泊干涸沿途绿洲因为缺少水源而出现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6、气候干旱,风力侵蚀加剧,土地荒漠化造成绿洲生态破坏进而威胁整个河西走廊的生存。农民在瓜秧周围的表土上铺一些小石块,以提高西瓜产量和质量,说明原因。例: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夏季巴山多夜雨。例:用水循环的原理,说明破坏植被易导致水土流失。自然因素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农业区位①地形()②气候(光照、热量、降水)③土壤()④水源()①市场()②交通()③劳动力()④政策⑤工农业基础改造自然条件、培育良种、改良技术、冷藏保鲜技术例:区位原理3.联系生活实际,构建地理思维模式山前冲积扇物质来源动力沉积环境河口三角洲山区河流由于地势陡峭

7、,水流速度快,携带大量泥沙和砾石。(2分)当河流流出山口时,地势趋于平缓,加上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变慢,(2分)河流搬运能力下降,河流搬运的物质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形堆积地貌。(2分)例:洞庭湖湖面缩小,水深变浅,容积锐减的原因输出增大输入减小本区降水量减小上游来水量减小(引水、截水)本区蒸发量下渗增大引湖水储水空间围湖造田水体富营养化入湖泥沙增加湖泊变迁的原因探究区域的发展——树立正确的地理观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

8、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年份全国课标Ⅰ卷必考题(综合题)2011新加坡水资源短缺原因、水资源短缺解决措施2012农业可持续发展(图示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说明理由)2013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