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精编同步训练(人民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精编同步训练(人民版必修2).docx

ID:61344249

大小:32.29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1-26

高中历史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精编同步训练(人民版必修2).docx_第1页
高中历史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精编同步训练(人民版必修2).docx_第2页
高中历史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精编同步训练(人民版必修2).docx_第3页
高中历史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精编同步训练(人民版必修2).docx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精编同步训练(人民版必修2).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名校名推荐⋯⋯⋯⋯⋯⋯⋯⋯⋯⋯⋯⋯⋯⋯⋯⋯⋯⋯⋯训练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一、选择题1.《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在《周礼》“以九职任万民”中,商业位居第六,与农业、百工相提并论。这表明()A.上古时期,统治者重视商业发展B.自古以来,统治者都推行重农抑商C.春秋战国时期,重商思想崛起D.自古以来,统治者农商并重2.唐代诗人姚合诗曰:“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此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社会动荡,田野荒芜B.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C.重商抑农政策的推行D.商业的繁荣发展3.唐朝时,洛阳和扬州成

2、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下列各项属于其原因的是()A.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B.大运河的开通C.取消了对城市的管理D.对交易场所不再加以限制4.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景象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5.客家民谣:“龙田墟,二五八(注:农历,即当地赶集的日子)。”这里的“墟”在宋代应属于()A.晓市B.村落C.草市D.夜市6.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

3、言论()A.反映了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C.表明明朝政府十分重视商业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7.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1⋯⋯⋯⋯⋯⋯⋯⋯⋯⋯⋯⋯⋯⋯⋯⋯⋯⋯⋯⋯⋯⋯⋯名校名推荐⋯⋯⋯⋯⋯⋯⋯⋯⋯⋯⋯⋯⋯⋯⋯⋯⋯⋯⋯了“士商相混”的象。明()A.礼教束解除,念B.启蒙思想生,平等念深入人心C.商品展,等念淡化D.商人地位提高,社会构解体8.下,从中我可直接得到的信息包括()①税相定②工商税逐增并超税③商品展④本主萌芽出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二、非9.下列文材料:材料一明朝徽州人汪道昆在

4、《太函集》中:“吾左(轻视)儒右(崇尚),喜厚利而薄名高,之夫,挟一而起巨万⋯⋯要之,良何于儒!”多山西商人原本寒,硬是靠自不息的取精神白手起家而成大⋯⋯他出多,如“售无,信誉第一条”“成不成,仁都要在”等。——《中国全史·商史》《南都繁会》(局部)材料二《南都繁会》生地描了明永年南京秦淮河两岸的盛况。画卷中街市横,店林立,行人摩肩接踵,牌广告林林⋯⋯茶庄、金店、店、浴室,乃至行、猪行、羊行、粮油谷行,有尽有。河中运粮船、舟、船往来穿梭,有从内秦淮河拐出的唱的小船。材料三明清期,江南地区起了一大批商市,如棉达的松江、江的商品运口等地⋯⋯巨盛,“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倍之”,因“之利日

5、”,到乾隆“居民百倍于昔,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金至者无虚日,2⋯⋯⋯⋯⋯⋯⋯⋯⋯⋯⋯⋯⋯⋯⋯⋯⋯⋯⋯⋯⋯⋯⋯名校名推荐⋯⋯⋯⋯⋯⋯⋯⋯⋯⋯⋯⋯⋯⋯⋯⋯⋯⋯⋯每日中市,舟楫塞港⋯⋯邑中之第一。”——材料二、三均据《中国古代城市商展史》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代普通民众的念,并明晋商生意隆的主要原因。(2)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要明朝期南京城市商的展状况。(3)系材料三和所学知,分析明清期商市的主要特点及其起原因。3⋯⋯⋯⋯⋯⋯⋯⋯⋯⋯⋯⋯⋯⋯⋯⋯⋯⋯⋯⋯⋯⋯⋯名校名推荐⋯⋯⋯⋯⋯⋯⋯⋯⋯⋯⋯⋯⋯⋯⋯⋯⋯⋯⋯答案1.A2.D3.B4.A5.C6.A7.C8.B9.(1)经济观念:重视商业经

6、济;推崇商人地位。主要原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2)水上商运发达;街市店铺繁华;商品种类丰富;商业广告繁多;商业设施齐全;从商人员众多;生活设施齐全。(3)主要特点:经营专业性强;经济功能加强。兴起原因:交通条件的优越;农耕经济的发达;商业经济的繁荣;手工业不断进步;人口数量的增加。(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