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2).docx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2).docx

ID:61406687

大小:70.02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1-26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2).docx_第1页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2).docx_第2页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2).docx_第3页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2).docx_第4页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2).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2).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血液循环》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本课的地位和作用《血液循环》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心脏、血管、血液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是第四章的重点和难点。营养和废物的运输都离不开血液的循环流动。本节内容与消化、呼吸、泌尿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中心枢纽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理解血液成分在循环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角色扮演、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提

2、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三)教学的重、难点重点:血液循环的途径突破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分组去旅游、观看视频、归纳总结突出重点。难点: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中发生的变化突破方法:通过看视频,了解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中发生的变化。以旅游中的“见闻”表示血液成分的变化,学生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突破难点。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尔林兔中学七年级学生,他们基本功较扎1实,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喜欢有趣和感性的事物;但同时也存在自主意识不够强,分析能力稍欠缺的问题。三、教法学法根据以上情况,我选择了如下的教法学法:教法上以“探究式教学法”为主,自学指导法

3、、分组讨论法、直观展示法等相结合。学法上以学生活动为主线,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归纳总结法。四、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让学生自主的学、开心的学”是新课改的要求。据此,我“把课堂交给学生、让生物走近生活”作为本课的设计理念。因此我将本课设计成分组去“旅游”:体验体循环和肺循环之旅。(二)教学流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生活在线”问题(播放图片):明明小朋友很疑惑,“妈妈我的头部受伤了,在手上打点滴也能治好病吗?”导出新课----血液循环【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又使他们学会关注生活。2、合作探究、建构

4、新知(1)合作探究学生阅读教材70-71页,合作探究讨论①中的两个问题①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②体循环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③肺循环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2心房(2)合作探究①血液成分变化:体循环:(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肺循环:(静脉)血变成(动脉)血②血液循环有什么意义?血液给组织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带走废物等;血液从肺部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3)合作探究、分组去旅游我把本课的重点设计成两条旅游路线,分成两个探究活动来突破,目的是将抽象的

5、生物问题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活动一:体循环之旅问题:体循环之旅从“大本营”心脏的哪个腔出发?沿途经过的“景点”以及发生的事情?最后回到哪里?旅游指南:①心脏是“大本营”,起点是心室,最后返回心脏。②记载“旅游路线”和“见闻。”③选出一名优秀的“导游”,给大家介绍旅途“路线、见闻”。温馨提示:“见闻”即血液发生的变化。探究活动二:肺循环之旅问题:肺循环之旅从“大本营”心脏的哪个腔出发?沿途经过的“主要景点”?这次旅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学生自告奋勇当导游,导游说“旅游路线”和“见闻,其”余同学则配合导游角色扮演肺循环的途

6、径。[设计意图]两条循环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把途径设计成旅游路线,将抽象的生物问题生活化、直观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参与体验;同时,提出旅行3的“目的”是什么?能生动形象地说明体循环之旅的目的是血液给组织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带走废物等,肺循环之旅的目的是血液从肺部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突破重、难点。3、归纳总结,拓展提高(1)学以致用动动脑:老师扁桃体发炎,进行了手部静脉注射,药物是沿着怎样的途径到达扁桃体发挥作用的呢?【设计意图】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又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知

7、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2)学生进行习题练习环节,同时延伸知识①两条循环途径有哪些共同点?②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还是有先后顺序?③动脉里流动脉血,静脉里流静脉血,这样的观点对吗?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