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授课教案

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授课教案

ID:6141148

大小:4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4

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授课教案_第1页
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授课教案_第2页
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授课教案_第3页
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授课教案_第4页
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授课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授课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授课教案关注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贵阳市教科所刘争争2006年7月30日一、问题的提出目前我市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已进入第五个年头,高中课程改革已进入实验试点阶段。反思我们的课堂,查找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原因,我们发现学校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突出共性问题有:1.平铺直叙多,创设情境少。教学导入无悬念,无疑惑,简单直接,不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也很少关注新课程所需要的知识衔接与铺垫,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2.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教师的讲解几乎占满一堂课,教师以“讲”得好为最大满足,不关注学生的

2、感受如何,不关注学生学得如何,依靠课后的强化训练和重复操练来加以巩固,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结果仍然是教师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落实。3.预设问题多,激发思维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关注了师生互动,但往往以预设的教学问题把学生纳入自己事先搭好的教学框架。要不就是师生共同探究的问题过于简单,要么是事实性问题,学生阅读课本就可以找到答案;要么是用“是”或“不是”来回答,几乎没有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这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密度和深度,达不到应有的效度。4.低效互动多,当堂落实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形式,师生互动多,但忽视活动的效率

3、,不关注教学目标的落实,更不能将目标“落实”到底。教学环节中普遍缺乏反馈和纠正的落实与检查,满足于“我布置了”、“我要求了”。5.重复作业多,分层布置少。由于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了解和研究得不够深入和全面,作业设计不科学,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巩固练习和整齐划一的作业多,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和分层分类选择的作业少。我们需要探索的内容很多,但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要落实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促进学生自主健康地发展,就必须调整教与学的关系,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构建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构建

4、自主高效的课堂,实施有效教学。二、国外关于有效教学研究简介有效教学即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率的教学。自教学诞生以来,教育者就在追求有效教学,进行有效教学的探索。但作为一种鲜明的教学理念和自觉的教学实践,其历史并不很长。国外学术界已经对有效教学进行了一些研究,这些研究对教育研究者5进行有效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特别是教师开展有效教学实践有参考价值。首先,人们对教学有效性研究,是从教的角度研究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教学有效性被认为是教师拥有某些特点,特别是人格特征或品质。通过研究发现,这些特征或品质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

5、生理和心理特征或品质,如个人外表、魅力、整洁、善良和亲切、机智、热情、幽默等;二是与教学工作相关的特征或品质,如体谅学生、对学生有高要求、教学能力强、学科知识丰富、教学调控能力强等。这些研究促使教师意识到,自己要成为有效教师,就必须培养有效教师所具有的或应该具有的特征或品质。但这样的研究没有关注课堂中所发生的师生活动,特别是忽视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自20世纪60年代起,研究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学者越来越认识到只关注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的局限性,逐渐懂得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即课堂教学行为对教学效果——学生学习产生最直接的影响,进而由

6、研究有效教师的特征或品质转向着重研究有效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的一切活动或表现。教学行为是外显的,是可以观察和记录的。有学者认为,有四类变量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它们是预定变量、环境变量、结果变量和过程变量。其中,过程变量包括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过程变量是决定结果变量(教学效果),进而反映教师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变量,因为过程和结果在一般情况下总是对应的,由一定的过程可以推知一定的结果,因此,教师教学有效性研究要研究过程变量和结果变量的相关性及相关程度。另一方面,过程变量的重

7、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虽然教师的教不能决定学生的学,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目的地、主动地优化教学要素,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引起、维持并促进学生成功学习,从而达到相对有效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人们总结出的区分无效教师和有效教师的5项标准是:课程的价值;激励学生;有效交流;课程组织;尊重学生。教师教学行为研究发现,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结果具有相关性,并因此得出了教师教学行为不同导致作为教学效果的学生学习结果不同的结论。通过研究发现9类教学行为产生了最显著的、一致的教学效果。

8、这9类行为是:清晰明了;充满变化性和灵活性;以教学和学习任务为中心;热爱本学科、充满热情和激励学生;批评(负相关);不诚实(负相关);给予学生学习机会;运用有条理争论;多种水平的提问或讨论。经过大量的研究、实践和总结,有10种教师行为与理想的学生学习业绩有显著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