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组教研活动记录[1].docx

物理组教研活动记录[1].docx

ID:61413452

大小:72.25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1-26

物理组教研活动记录[1].docx_第1页
物理组教研活动记录[1].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物理组教研活动记录[1].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物理组《浮力》教研活动记录:波:李定代国屈迪活主:同异构研活:2014年10月27日活地点:一楼会室参加人:所有物理教活内容:听二同异构的:《浮力》教教:代国屈迪活形式:上、听、与反思、研与提高一、前言:同异构种教研活是一种多面,全方位的合作、分享、交流、提升的教学研究模式,提高堂教学有很的效性,每一位教都很喜并极参与。我物理教学开展了同异构活。代国、屈迪二位教教了同一《浮力》,前两位教秉着“立足教材,化教材,超越教材”的理念,深入研教材,整合源,化教学构,真、上。在听的程中,教深切地体着不同的教一教材内容的不同理,比不同的教学策略所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教的教学思路。二、

2、教研:反思提升1、:通两位教同一个从不同的角度的可探索和,我听的教《浮力》一内容有了一步深入研究和思考的机会。今天教研的内容就是此的想法和思考,以此体,我概念教学从目的定、教学方法的、学方法的指等方面有个明确的。下面就先由上的两位教自己的教学思路和,再由听老生的困惑、的可以向上老提出疑或是自己此的思考和想法,最后希望我概念教学的达成共。2、两位教自己的教学思路会:思想:浮力是初中物理力学中的重点也是点。于中考来,浮力在近几年中考中出,而且度逐年加大。所以今年我改以往的授方法,放手学生自体、探索、思考、分析、交流、,使学生由被接受知主取知,通践使学生体会到学的趣。思路:提出:在生活中,

3、常看到有些物体漂在水面上如:子、船⋯⋯同学想里面含着什么物理知?今天我一儿来研究一下。一、研究浮力的生及其方向学生手。思考:球、木什么浮在了水上。根据我学的二力平衡的知其行受力分析。解浮力是如何生的,从而得出浮力的概念及其方向。演示:石、橡皮泥沉入了水底。:沉入水底的物体受浮力?播放,: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并得到了量浮力大小的方法。即:二、量浮力的大小做相的学案。二、探究: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手。播放,然后教,得出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推公式:F浮=G排=m排g=ρ液gV排(再一次浮力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的关系)然后明阿基米德原理不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

4、各种气体。公式的用:学案封国:通生活中的子能漂浮在水面,船能漂浮在水面,使学生到浮力的真存在的。同引学生:浮力可能和某一些因素有关。一步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通溢水的方法暗示阿基米德的研究方法,量浮力的大小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的。体程准的基要求。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4、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2)公式表示:F浮=G

5、排=ρ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三、其他教师谈就听课感受谈教学方面应注意的几点。1、同课异构主要是体现“异”。要有不同的教学结构,用不同的教学环节来处理,而不是说一个词语,你这么教,我这么教就是异构。我们上课的两位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就不一样,谁好谁坏,没有固定的评判,每位听课老师在听课的过程中可以自己去感受。2、新授课要把目标定位好,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两位老师的教学重点都把握得比较好,封老师的课目标有些拔高了,所以教学中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吃

6、力。3、教师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由新课开始,学生通过视频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并归纳总结出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产生的方向,浮力大小的测量,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阿基米德原理)等内容。4、应留出课堂练习的时间。这一点两位教师都做的很好。课堂的教学内容不应上得太满,应留给学生做课堂练习的时间,有些东西课堂上老师讲了,学生不一定记得住,但练过了效果就不一样。5、浮力是初中物理力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中考来说,浮力实验题在近几年中考题中频频出现,而且难度逐年加大。这两位教师在授课当中尝试着创新,大胆的尝试:

7、改变以往的讲授方法,教师应敢于放手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索、思考、分析、交流、练习,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实践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无论从引入新课,还是授课过程都做到很好。从生活走向物理,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大胆采用了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得当对答对的同学给予肯定表扬,不对的同学给予鼓励指正。即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实验做完后互相交流实验结论,让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