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复习大纲.doc

传播学复习大纲.doc

ID:61414168

大小:5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1-27

传播学复习大纲.doc_第1页
传播学复习大纲.doc_第2页
传播学复习大纲.doc_第3页
传播学复习大纲.doc_第4页
传播学复习大纲.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播学复习大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传播学复习大纲传播学内容:1.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一级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2.传播学的研究方法:(1)实地调查法(2)内容分析法(3)实验法(4)个案调查法(5)定性研究方法3.学习与研究传播学的意义:(1)有助于推动传播学学科建设(2)有助于正确解释和合理解决传播现象和问题(3)有助于提高船舶决策的科学化水平(4)有助于增强信息传播的效果(5)有助于人们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4.传播学的诞生与发展: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孕育20世纪上半叶

2、,形成于20世纪中期,首先诞生美国。(1)政治:美国的政治生活;两次世界大战。(2)经济:广告的发展;大众传播业的发展。(3)学术: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政治学、符号学、语言学等;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5.传播学的四大先驱:拉斯维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6.传播学的鼻祖和创建者:威尔伯·施拉姆7.传播: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8.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9.传播的形式:(1)符号和信号时代(2)口语时代(3)文字时代(4)印刷时代(5)大众传

3、播时代(6)网络传播时代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区别:新闻学和传播学都属于文学类专业,但是二者初试考试科目有三科相同,即政治、英语、综合考试[新闻传播类],另外一门有差异的学科为:新闻学——新闻学基础传播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研究重点不同  传播学重理论研究,其研究路线是:多学科的理论探索-对传播实践的调查分析和指导理论上的提高与发展;  新闻学重业务研究,其研究路线是:实务-历史-理论。研究方法不同  新闻学沿用传统的人文学科的思辨定性的分析方法;  传播学则以新兴的社会学科的优势和特点,多采用试验型的定量分析方法。传播学是研

4、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和前身。传播学研究范围更广;新闻学是大众传播的一种现象,是传播学的母体之一。传播模式(什么是线形传播?)2、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A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①(美)H.拉斯韦尔《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又称拉斯韦尔模式或五W模式。②五W:Who(谁);Saywhat(说了什么);Inwhich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whom(向谁说);Withwhateffect(有什么效果)③内容:谁(传播者)—说什么(讯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对谁

5、说(受传者)—有什么效果(效果)④评价:a.意义: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又阐释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有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明确勾勒出传播学研究的五个主要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对形成传播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意义;b.不足:单向直线模式,未提供反馈渠道,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B香农-韦弗数学模式①(美)C.香农和W.韦弗《传播数学理论》②内容:信源——发射器——□——接收器——信宿噪源③

6、评价:a.意义:导入噪音概念,表明传播过程内外的障碍因素对讯息的干扰;提高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b.不足:直线单向过程,缺少反馈环节和角色互换(作为电子通信过程并无不妥)。3、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A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①施拉姆受奥斯古德的观点启发,《传播是怎样运行的》。②内容:a.没有传播者和受传者的概念,传播双方都是传播行为的主体,讯息循环,相互作用;b.重点不在于分析传播渠道中的各种环节,而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双方在不同阶段都依次扮演译码者(接受和解读符号)、解

7、释者(解释意义)和编码者(符号化和传达)的角色。③评价:a.意义:强调社会传播的互动性,把传播双方都看作是传播行为的主体,正确;b.不足:把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对等(平等)的关系中不合适;仅适于人际传播,不适于大众传播过程。B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①施拉姆《传播是怎样运行的》②内容:a.构成传播过程的双方分别是大众传媒和受众,二者间是传达与反馈的关系;b.大众传媒(传播者)与一定的信源连接,又通过大量复制的信息与受众(个人集合体,分属于各自的社会群体)相联系,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都保持着特定的传播关系。

8、③评价:充分体现大众传播的特点,一定程度上揭示社会传播过程相互连结性和交织性,初步具备系统模式特点。C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①在香农-韦弗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来。②内容:③评价:a.意义:克服前者单向直线的缺点,明确补充了反馈的要素、环节和渠道,使传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传播互动的特点;拓展了噪音的概念,认为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