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师在巴黎.doc

中国设计师在巴黎.doc

ID:61431141

大小:2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1-30

中国设计师在巴黎.doc_第1页
中国设计师在巴黎.doc_第2页
中国设计师在巴黎.doc_第3页
中国设计师在巴黎.doc_第4页
中国设计师在巴黎.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设计师在巴黎.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设计师在巴黎日期:2012-5-232012年第5期《服装界》文/何潇刘幕彤来源:《服装界》   中国设计师在四大时装周开始崭露头角,并吸引全球目光  北京姑娘玛莎(Masha Ma)是出现在此次“2012巴黎春夏时装周”的三位中国设计师中最“新鲜”的一位——这是她第一次来巴黎做秀。在这次展出的秋冬系列中,她从奥斯卡·王尔德的童话《夜莺与玫瑰》中获得了启发。从一些设计细节上,可以看到这一点。比如镶嵌珠饰和分层的花饰,配合皮草衣领的运用,体现的是夜莺与玫瑰的合体。  许多人在此次巴黎时装周之前就已经听闻了这名中国设计新秀的名字。玛莎于2000年前往英

2、国留学,相继在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获得了女装设计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她的毕业作品被选中,出现在伦敦时装周上,让她成为最近5年里第一个进入在伦敦时装周举行的圣马丁时装设计硕士课程毕业媒体秀的中国大陆学生。  相比他们的前辈,她这一代的设计师所处环境更令人愉悦。“现在国际上,有很多成功的华裔设计师,所以国际时装界对中国年轻设计师的友好度也有所提高。对我而言,最大的困难在于对时间的把握。每一季的设计和生产时间都很紧张,必须对时间有很好的掌握,清楚地知道什么阶段该做什么。”玛莎说,“说到底,对一个设计师的接受态度,最终还是要看作品的完成程度。中国设计师要

3、融入国际环境,必须要选择更国际化的语言。就像讲故事一样,用大家能听懂的语言才能够让对方理解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设计也是如此。”  对于玛莎这样的独立设计师,从伦敦时装周转战巴黎时装周,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在时尚界,这种做法早有先例。早年的亚历山大·麦昆、约翰·加里阿诺,近年的加勒斯·普都属于这种情况。“伦敦时装周对创意的追求,可以让许多年轻设计师尽情发挥自己的创意和另类,完善自己整个系列的风格和整体性,为自己在时装界赢得名声。”玛莎告诉本刊,“但伦敦时装周在商业上不够成熟,因而吸引不了更多的买手和时尚媒体。巴黎时装周可以提供更好的平台让设计成熟的设计师发

4、展自己的品牌,获得更多媒体、制造业的支持和商业合作。对年轻设计师而言,这是从独立设计师转变为品牌的挑战,也是每一个成功品牌的必经之路。”  与她持同样见解的人不在少数,这让时装周期间的巴黎成为全世界设计师密度最大的地区。在这样一个设计师云集的时刻,要脱颖而出并非易事。“巴黎是一个欢迎世界设计师的城市,与米兰、纽约和伦敦不一样,它很开放——或许因为它是时尚的发源地。但巴黎的竞争也很激烈,每年都有很多新设计师带作品来这里。这个时刻太疯狂了,要让记者看见你并不那么容易。”瓦莱里·托哈尼亚说。她在《ELLE》法国版主编这个职位上已经做了16年。  显而易见的是

5、,如今已不是一个仅凭“身份差异”就可以获得关注的时代了。“与日本设计师来到法国的80年代相比,时代不同了么?也许是这样。80年代是一个文化融合的年代。日本设计师的个性非常强,但他们强势的地方,不仅在于他们的日本身份,而且在于他们的时尚敏锐度。比如说川久保玲,我不知道她是不是非常‘日本’,但她很懂时尚,给时装界带来了很多新东西。你可以在保持自己身份的同时,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  “时装是情感性的,不论设计师来自何处,只要他的设计是特别的、有风格的,就能打动人。时装说到底是衣服,差异性没有那么大。国籍其实并不重要,而且时装产业是非常国际化的。你在中国,我

6、在法国,我与你风格的相似度,可能比我与另一个法国女人的相似度更大。品位是个人的,也是开放的,它没有国界之分,重点在激起观看者的情感共鸣。就好比看到一幅画,有些人会被打动,有些人不会,看一场时装秀,也是如此。”瓦莱里•托哈尼亚说。  与Masha Ma一样,来自哈尔滨刘凌来自大连的孙大为也是“地道的中国人”,他们在中国长大,大学时期在巴黎求学,并在那里结识,搭档了近10年。  在“2012巴黎春夏时装周”上,刘凌和孙大为发布了他们在卡夏尔(Cacharel)的处女作,许多人的评论是“中规中矩”;而看过他们这一季秀的人,则说:“刘凌与孙大为终于放开了。”设

7、计师对于颜色的敏感度被释放出来,配搭让人眼前一亮。他们介绍说,本季的灵感缪斯是美国著名的女飞行员阿梅莉亚·埃尔哈特(Amelia Earhart),系列富于女性的柔美,却又飒爽雅致。“刘凌与孙大为很有才华,我想他们做得很好。颜色、面料的运用都很好。给一个有着长久历史的品牌注入新东西,是一种挑战,但他们做到了,恭喜他们。”《ELLE》法国版主编瓦莱里·托哈尼亚(Valerie Toranian)刊说。  坐在宽敞的会客室里,刘凌和孙大为笑称:“可能是我们赶上了好时候。”“现在时代跟以前不一样了,真的不一样了。”刘凌说。作为一个在巴黎求学、并在此开始职业生

8、涯的中国设计师,她在这些年切身感受到了环境的变化:巴黎的中国游客越来越多,百货店的中国消费者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