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课一练用(学案).doc

每课一练用(学案).doc

ID:61508617

大小:27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2-08

每课一练用(学案).doc_第1页
每课一练用(学案).doc_第2页
每课一练用(学案).doc_第3页
每课一练用(学案).doc_第4页
每课一练用(学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每课一练用(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第2课时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莫言获奖后对凤凰卫视表示:同样一部小说,张二认为是黄金,李四认为是马粪,不能说是马粪的人就不对。所以谁说谁有多了不起,谁说谁多差,根本就没有必要较真。评判一个作家最好的办法不是听别人说这个作家怎么样,而是找这个作家的书读一两本,你自己就会得出结论。这体现了(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②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③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对认识对象的创新 ④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③解析:认识对象是客观事物,故②说法错误

2、。③说法错误,认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答案:B2.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解析:泰戈尔这句话其实就有矛盾同一性的意思,而选项中有这个意思的就只有C项,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这也启示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基础知识的把握,“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材料怎么变化,知识点的考查仍然不会脱离课本。答案:C3.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入发展,小康社会的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这体现了(  )①实践

3、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事物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 ③认识具有曲折性和反复性 ④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②说法错误,③材料不反映。答案:C4.德国思想家、文学家莱辛曾说:“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者自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真理之所以要孜孜不倦地追求,是因为(  )A.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B.真理与谬误是截然对立的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真理是具有反复性的认识解析:莱辛的这句话强调的是追求真理的重要性,之所以要不断追求真理,主要是因为真理具有相对性,即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故C项正确。A、B两项观

4、点是错误的,D项与材料无关。答案:C5.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活动 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解析:材料表明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①④没有体现。答案:C一、单项选择题1.下图漫画中“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  )A.是正确的,看到了量的积累的

5、重要性B.是正确的,看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C.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D.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解析:本题考查真理的特征。“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强调了谎言传播的危害,但本身是错误的,因为真理是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它具有客观性,故D项符合题意。A、B两项判断错误,C项解释错误。答案:D2.科学的最高目的就在于追求真理,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求真务实。追求真理,必须求真务实说明(  )A.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C.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解析:追求真理,

6、必须求真务实,表明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选B。答案:B3.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后来又认识到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内容。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作出了定义“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从哲学上看(  )①每一次认识的实现都是有限的,但人类认识前进的趋势是无限的 ②认识的发展总是一个由正确认识代替错误认识的过程 ③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④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认识的发展总是一个由正确认识代替错误认识的过程说法不科学,不选②。答案:C4.传统的“木桶理

7、论”认为,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但最新的“木桶理论”认为,如果把木桶倾斜放置(向最长的木板倾斜),木桶的容量则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这说明真理是(  )①客观的 ②具体的 ③因人而异的 ④有条件的A.①②④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木桶理论”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正确性,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答案:D5.国家编制的“十二五”规划提出,人口问题已不仅仅是“人数”问题,而主要的是“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要更加重视提高人口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国家人口思想的变化说明认识具有(  )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