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情境四、距离测量.ppt

学习情境四、距离测量.ppt

ID:61528738

大小:1.51 MB

页数:33页

时间:2021-02-22

学习情境四、距离测量.ppt_第1页
学习情境四、距离测量.ppt_第2页
学习情境四、距离测量.ppt_第3页
学习情境四、距离测量.ppt_第4页
学习情境四、距离测量.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习情境四、距离测量.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习情境四、距离测量江苏开放大学—张晓东4.1钢尺量距4.2视距测量4.3光电测距4.4距离测量的误差分析学习内容距离测量的基本方法(钢尺量距)钢尺检定施测视距测量光电测距导学误差产生的分析与处理实训学习目标:能够使用普通钢尺、经纬仪或测距仪,进行距离测量的观测、记录和计算。学习重点1.端点尺和刻线尺的区分2.直线定线、平坦地面与倾斜地面量距的方法学习难点:1.钢尺量距的误差来源及相应的注意事项2.精密量距的定线、量距的方法及尺长方程的计算学习资料:测量学相关教材、教学课件、课程网页等距离测量的主要任务是测量水平距离距离测量的方法钢尺量距光电测距视距测量直线定向是确定两点间相对位置

2、关系的必要环节。4.1钢尺量距4.1.1、量距的工具钢尺刻线尺34567890129cm端点尺9cm3456789100皮尺4.1钢尺量距测绳(50m,100m)4.1钢尺量距辅助工具测钎:一般6或11根为一组,套在一个圆环上。主要用来标定尺段点的位置和计算丈量的尺段数。斜坡量距时投点花杆:标定直线4.1.2、直线定向4.1钢尺量距(1)目估定线(2)经纬仪定线AB1234.1钢尺量距4.1.3、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1.平坦地面上的量距方法式中n—整尺段数;l—钢尺长度(m);q—不足一整尺的余长(m)。AB测钎前尺手后尺手q钢尺量距时,一般还应进行返测。取往、返测距离的

3、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水平距离。式中Dav——往、返测距离的平均值(m);Df——往测的距离(m);Db——返测的距离(m)。4.1钢尺量距量距精度通常用相对误差K来衡量,相对误差K应化为分子为1的分数形式。在平坦地区,钢尺量距一般方法的相对误差一般不应大于1/3000;在量距较困难的地区,其相对误差也不应大于1/1000。4.1钢尺量距2.倾斜地面上的量距方法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防止丈量错误,通常采用往返丈量取中数为丈量结果。用相对误差衡量测量精度,即一般量距:量距相对精度:1200015000主要用途:图根导线边长丈量、一般工程的距离放样。4.1钢尺量距4.1.4、钢尺量距的精密

4、方法1.钢尺检定钢尺由于材料原因、刻划误差、长期使用的变形以及丈量时温度和拉力不同的影响,其实际长度往往不等于尺上所标注的长度即名义长度,因此,量距前应对钢尺进行检定。4.1钢尺量距(1)尺长方程式经过检定的钢尺,其长度可用尺长方程式表示。式中lt—钢尺在温度t时的实际长度(m);l0—钢尺的名义长度(m);Δl—尺长改正数(m);α—钢尺的膨胀系数,α=1.25×10-5m/1℃;t0—钢尺检定时的温度(℃);t—钢尺使用时的温度(℃)。(2)钢尺的检定方法钢尺的检定方法有与标准尺比较和在测定精确长度的基线场进行比较两种方法。标准尺长比较的方法:将被检定钢尺与已有尺长方程式的标准

5、钢尺相比较。4.1钢尺量距2.钢尺量距前的准备工作(1)清理场地(2)直线定线AABB12345(3)测桩顶间高差(1)人员组成:两人拉尺,两人读数,一人测温度兼记录,共5人。(2)丈量时,后尺手挂弹簧秤于钢尺的零端,前尺手执尺子的末端,两人同时拉紧钢尺,把钢尺有刻划的一侧贴切于木桩顶十字线的交点,待达到标准拉力时,由后尺手发出“预备”口令,两人拉稳尺子,由前尺手喊“好”。在此瞬间,前、后读尺员同时读取读数,估读至0.5mm,并计算尺段长度。3.钢尺量距的过程4.1钢尺量距(3)前、后移动钢尺一段距离,同法再次丈量。每一尺段测三次,读三组读数,由三组读数算得的长度之差要求不超过3m

6、m,否则应重测。(4)如在限差之内,取三次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尺段的观测结果。同时,每一尺段测量应记录温度一次,估读至0.5℃。如此继续至终点,完成往测工作。完成往测后,应立即进行返测。4.1.4、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4.1钢尺量距(5)成果计算将每一尺段丈量结果经过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和倾斜改正改算成水平距离,并求总和,得到直线往测、返测的全长。往、返测较差符合精度要求后,取往、返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后成果。4.1钢尺量距普通视距测量的精度一般为1/200~1/300,但由于操作简便,不受地形起伏限制,可同时测定距离和高差,被广泛用于测距精度要求不高的地形测量中。4.2.1、视距测量

7、原理4.2视距测量1.视线水平时2.视线倾斜时4.3光电测距4.3.1、测距仪的原理通过直接或间接地测定测距信号在被测距离上的往返传播时间t,同时求定测距信号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v,即可按下式求得距离D=c×t/2c=c0/n4.3.2、光电测距仪操作与使用1.安置仪器2.观测垂直角、气温和气压3.测距准备4.距离测量4.3光电测距4.4距离测量的误差分析4.4.1、钢尺量距的误差分析1.尺长误差2.温度误差10—0.4mm3.钢尺倾斜和垂曲误差4.定线误差0.25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