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二作业表单3.doc

模块二作业表单3.doc

ID:61562786

大小:2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2-28

模块二作业表单3.doc_第1页
模块二作业表单3.doc_第2页
模块二作业表单3.doc_第3页
模块二作业表单3.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模块二作业表单3.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作业2-表单旗县名称松山区网络班级松山小语任职学校松山区王家店小学姓名魏冬梅作业要求根据现代教学设计要素,按分层要求完成下一教学单元中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项,填写作业表单。经验积累期教师:设计一份自己的教案,并说明设计教案的思路;作业内容第四课时“略读提高课”执教:魏冬梅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语,品读重点段落,感受人物感情变化。2、粗知大意,感悟质疑。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语,品读重点段落,感受人物感情的变化。教学难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于老师跟大家共同学习了《可贵的沉默》,那一课里我们使用抓住关键词语,品读重点段落的方法,来感受孩子们

2、内心的心理变化的。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种办法来学习今天的三篇课文《她是我朋友》《七颗钻石》《妈妈的账单》。(一)出示导学案自读自悟:1、粗读课文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习5自然段的关键词语感受阮恒的心理活动。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边听边体会阮恒的心理活动。3、学习9自然段(二)学习《七颗钻石》1、完成导学案。2、自学。3、汇报。4、总结。从这些关键语句中,我们看出了水罐从木质变银的又变成金的和水罐中跳出七颗钻石直到七颗钻石变成星星,水罐里有大量的水涌出……说明“爱心”让水罐一次次发生神奇的变化。(三)学习《妈妈的账单》1、完成自读自悟。2、画出彼得收到“酬劳”前后的

3、心理活动的关键性词语。略读环节说课稿魏冬梅1、说教法:注重预习,培养自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语:“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一般是安排课内预习,让学生认识字词,读通课文,然后再参照“导学案”自主阅读,初步领会文章内容。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为进一步探究课文打下了基础;出示了导学案后我放手让学生根据导学案“提示语”的要求自读课文,注意抓住关键句子,让学生展开想象:在这样的自学基础

4、上,然后再进行交流,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对于前两课的关键词语我用提问题的方式,进行了渗透,是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让学生自己去抓文眼,找关键词。教师则可放手让学生课内自主预习,可用审题、读文、划生词,质疑句段,等方法长期训练。那时就可能真正做到教师无须做过多的分析和讲解,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意图了。 像这样让学生进行课内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创新学习就水到渠成,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会增强,就会大大缩减课堂读文时间。2、说课标:巧妙组织,简化教学 《语文课堂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

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巧妙组织课堂教学,简化教学过程,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加强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大多数略读课文内容浅显,适宜学生合作学习,而我也认为在略读课中,有效而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为主,这样既能简化教学,又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组织学生自学时,我分几个步骤:1.个体自学;2.小组合作交流;3提出疑难,全班解决。进行这样的自主学习,不但能提高学生对全文的把握,感悟文章篇章结构及写法,希望能做到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3、说意图:以读代讲,激发能力叶圣陶说过:“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因此,我们在

6、教学略读课文时,可趁热打铁,内外结合,进行拓展延伸。 学完了课文,积累了语言后,根据学生特点,我自行设计一些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能力,结合五单元的口语交际,我设计了“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环节。把人物的活动和内心都细细描述下来,促进读与写的有效迁移。组织学生讲述自己亲身经历了的真情故事。让学生享受了略读课带来的乐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略读课文的教学亦如此。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略读课的教学方式应更为开放,更多地体现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们自主学习,自由选择自己的方式,迁移运用各种阅读技巧和方法,落实新课标中“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的要求,获得语文素养的

7、逐步发展与提高,享受语文学习带来的快乐。这是我设计本节课的主要意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