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药白花丹野生变家种的栽培技术规范及质量评价研究.docx

民族药白花丹野生变家种的栽培技术规范及质量评价研究.docx

ID:61600624

大小:66.29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3-03

民族药白花丹野生变家种的栽培技术规范及质量评价研究.docx_第1页
民族药白花丹野生变家种的栽培技术规范及质量评价研究.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民族药白花丹野生变家种的栽培技术规范及质量评价研究.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民族药白花丹野生变家种的栽培技术规范及质量评价研究白花丹是蓝雪科植物白雪花PlumbagozeylanicaL.的全草或根。为多民族医常用药材,云南傣族及哈伲族、广西瑶族、维吾尔族和印度医均用;维医治疗白癜风新药驱白巴布期片、白花丹素杀螨剂、提取物白花丹醌等均需要大批量药材,课题组前期对白花丹野生药材进行了生药学、化学成分和药效及急性毒性实验研究过程中发现:白花丹醌抗肿瘤活性高;目前药材资源主要野生于云南、广西等地,只有少量零星栽培,野生药材资源日渐枯竭,而国内外日益重视白花丹药材的应用和开发,因此,需要大量栽培白花丹药材满足国内外市场需要和该药材资

2、源的可持续性,而目前没有符合国家药材质量标准的白花丹野生变家种栽培技术规范。本课题采用硅胶柱层析法,从白花丹的乙酸乙酯提取部位中共分离了5个单体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白花丹醌、β-谷甾醇、胡萝卜苷、香草酸、硬脂酸。本课题首次对白花丹进行扦插繁殖和育苗试验,结合浸出物、白花丹醌、β-谷甾醇、胡萝卜苷等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分株苗含量最好,其次是扦插苗;但是由于野生白花丹药材资源有限,使用分株苗进行后续的试验研究样本不足,所以仍然选择枝条扦插繁殖方式;扦插成活率与插穗的枝龄关系不大,不需要用ABP生根粉处理,壤土扦插成活率95%,扦插长短跟成活率关系不大。本

3、课题首次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家种白花丹在不同的土壤、植被、光照、氮磷钾肥、种子苗、分株苗、扦插苗等栽培条件下植株的株高及茎粗,并以浸出物、白花丹醌、β-谷甾醇、胡萝卜苷等为指标,对上述栽培所得到的植株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粘土、全光照、K肥及N肥条件下栽培药材质量比较好;野生和家种白花丹药材白花丹醌的含量在根中最高,β-谷甾醇、胡萝卜苷的含量在叶中最高,建议可以将白花丹的叶作为β-谷甾醇和胡萝卜苷新的资源植物。本课题首次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南药园(云南西双版纳)野生白花丹1-12月中根、茎和叶中白花丹醌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白花丹

4、醌的含量普遍在11-1月比较高,这与当地采收期10-12月一致;但是β-谷甾醇、胡萝卜苷含量在11-12月份最低或未检出,建议最佳采收期应根据不同有效成分的需要而定。本课题对白花丹进行了野生变家种的土壤、植被、光照、氮磷钾肥、种子苗、分株苗、扦插苗和采收期的实验研究,确定了基本栽培技术规范,为其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打下坚实基础,采用生药学研究方法进行了野生变家种药材的质量评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