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离在印染废水中的应用

膜分离在印染废水中的应用

ID:6164748

大小:2.26 M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1-05

膜分离在印染废水中的应用_第1页
膜分离在印染废水中的应用_第2页
膜分离在印染废水中的应用_第3页
膜分离在印染废水中的应用_第4页
膜分离在印染废水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膜分离在印染废水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膜分离技术在印染废水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印染废水的来源、特性以及传统处理方法膜分离技术概况膜分离技术在印染废水中的应用来源和特性退浆、漂白、丝光、染色、后整理等工序中排放的废水色度大,盐、有机物含量高可生性化差,电导率大水质、pH值、水温变化范围大生物毒性传统处理方法物化法(吸附、混凝沉淀、混凝气浮)生化法(水解酸化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生物-物化复合法优缺点处理费用低存在问题CODCr去除率、脱色效果膜分离技术以推动力的过程分类 以浓度差为推动力的过程: 透析技术(DS)以电场力为推动力的过程:A电透析B离子交换电透析

2、 以静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过程:A微滤MFB超滤UF C反渗透RO以蒸气压差为推动力的过程:A膜蒸馏B渗透蒸馏膜分离技术以分离应用领域过程分类微滤(MF)超滤(UF)反渗透(RO)透析(DS)电透析(ED)纳米膜分离(NF)亲和过滤(AF)渗透气化(PV)膜分离技术原理膜分离过程的推动力主要是浓度梯度、电势梯度及压力梯度。膜分离是通过膜对混合物中各组分的选择渗透作用的差异,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混合的气体或液体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方法。ROmembraneNFmembraneUFmembraneM

3、Fmembrane动漫原理微滤技术在印染废水中的应用微滤膜技术的近期发展杨泽志等通过滤饼过滤技术(又称动态膜过滤)对印染废水二级出水进行处理,并辅以混凝预处理和生物活性炭处理,COD去除率85%-90%,色度和浊度去除率几乎100%,该出水水质能达到印染生产回用的标准..微滤技术在印染废水中的应用杨大春等采用Fenton试剂-微滤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结果表明,对于活性艳红X-3B染料的配水,色度平均去除率为99.5%,COD平均去除率为92.1%,COD平均去除率也可高达53.5%Soma等采用0.2μmAl2O3微滤膜技术处

4、理印染废水研究发现,对于不溶性染料,它的去除率大于98%,而可溶性染料,通过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它的去除率大于96%超滤技术在印染废水中的应用与其它处理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势应用发展(国外国内工业化)卷式超滤膜超滤技术在印染废水中的应用张继伟,曾杭成等采用絮凝-超滤组合工艺对工业印染废水的二级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絮凝-超滤联用不仅能提高产水水质,使浊度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99.8%和54%.纳滤技术在印染废水中的应用应用和发展废水净化处理、饮用水、工业化纯水特性可实现对染料进行脱盐浓缩.纳滤技术在印染废水中的应用

5、Jian-junQin采用纳米膜处理印染废水研究发现,染料去除率达99.1%,同时70%的印染废水可回用到印染工艺郭豪等使用自制的聚哌嗪均苯三甲酰胺/聚砜纳滤中空纤维复合膜处印染废水研究结果,在0.6MPa条件下,当实际印染废水浓缩5~10倍时,纳滤膜对CODCr的去除率大于70%,对色度去除率为99%谢春生等采用曝气生物滤池-纳滤工艺处理某印染厂废水处理站排放口出水结果表明,出水浊度平均为1.64NTU,出水SDI值平均为4.1,脱盐平均率为96.1%,出水可满足印染回用水要求..反渗透技术在印染废水中的应用采用纳米级分

6、离材料截留对象:所有离子水分子透过膜成为透析液,可回用于印染生产工序反渗透技术在印染废水中的应用卢徐节,朱华土采用预处理/反渗透耦合工艺深度处理印染废水并回用结果表明,此工艺能有效处理印染废水,对色度和浊度的去除率达到100%,对COD的去除率>90%,脱盐率>98%,出水水质完全符合印染车间的使用要求段晓笛等采用反渗透-微电解集成技术处理印染废水,CODCr、浊度、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75%、99%、100%,处理后的水质能够达到排放标准存在问题1.使用过程中发生堵塞和膜污染2.有些膜材抗酸碱、耐腐蚀性能差3·膜价格高,国

7、内大部分依靠进口4.膜通量下降问题,导致产水水量下降5.出现浓差极化现象7.清洗困难,清洗时会改变膜的物化性能6.膜组件工作寿命短,需更换,增加成本参考文献[1]黄万抚,严思明,丁声强.膜分离技术在印染废水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2,3(2):41-45. [2]于清跃.印染废水处理研究进展[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1,37(8):41-43. [3]张 露.纳滤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2010,(1):31-36.ThankYou!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