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泸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ID:6167009

大小:59.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1-05

泸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_第1页
泸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_第2页
泸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_第3页
泸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_第4页
泸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泸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泸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5年1月,我市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我市以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辐射带动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同步推进。为了扎实做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根据农业部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要求和《泸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特提出以下实施方案。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以现代粮食、现代园艺、现代畜牧三大产业为示范主导产业,以优质高产高效种养业为示范主题,以山地丘陵农业为示范区域类型,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示范改革突破口,打造山地丘陵现代农业发展样板,推进传统农

2、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二、总体目标围绕把泸州建成长江经济带粮食、蔬菜、生猪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基地这一目标,抓改革、强基础、促发展,着力提升主要农产品保障水平与供给能力。到2018年,示范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40万亩;特早茶基地30万亩;生猪出栏达到100万头;农业总产值由75.26亿元增加到1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1390元增加到18000元,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供给水平: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8.9万吨,力争达到50万吨;蔬菜总产由69.28万吨增加到100万吨以上,年增幅达10%以上

3、;生猪年出栏88.3万头增加到100万头,年增幅3%以上;茶叶总产由0.57万吨增加到1.0万吨,年增幅15%以上。基础保障:高标准农田比重由65%提高到75%,耕地保有率10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由40%提升到6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由0.5提升到0.6。三、建设内容与布局示范区规划以江阳区分水岭镇、龙马潭区特兴镇和纳溪区护国镇等27个乡镇为示范区建设重点乡镇,总体布局“一轴两翼”。“一轴”为沿长江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轴,具体包括纳溪区的大渡口、新乐、丰乐、龙车,江阳区的江北、方山、华阳、黄舣、分水岭、弥陀,龙马潭区的特兴、长安等乡镇,重点发展蔬菜产业、农产品加

4、工与物流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建设成为全市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园区与物流集散中心。“两翼”为中北部优质粮食、蔬菜与健康水产养殖发展翼,主要发展水稻、高粱、蔬菜和水产养殖以及休闲农业等产业,包括龙马潭区金龙、胡市、石洞、双加,江阳区的石寨、通滩、丹林、况场等乡镇,建设成为粮食、蔬菜、健康水产养殖的高效示范区;中南部特早茶、生态畜禽养殖与休闲农业发展翼,主要发展水稻、高粱种植、特早茶生产、生态畜禽养殖、自然生态涵养以及休闲农业等产业,包括纳溪区护国、上马、天仙、白节、合面、渠坝、打古等乡镇,建设成为集生产、生态保护相协调的农业产业示范区。(一)主导产业1.优质粮食。以江阳区江北、丹林

5、、黄舣、弥陀、况场、方山、分水岭、石寨、通滩,龙马潭区特兴、金龙、胡市、长安,纳溪区新乐、大渡口、护国、上马、天仙、白节、合面等乡镇为核心,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5万亩,其中江阳区46.7万亩、龙马潭16.3万亩、纳溪区52.0万亩。以水稻、高粱为重点,着力推进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机械化生产率70%以上,有效灌溉面积达80%以上;推广“粮-菜-菜”、“芋-粮-菜”等粮经复合生产模式15万亩,带动农民增收500元以上。2.优质蔬菜。以江阳区华阳、况场、弥陀、通滩、分水岭,龙马潭区特兴、长安,纳溪区新乐、丰乐、龙车、合面、护国、白节等乡镇的适宜村社为核心,蔬菜种植

6、面积达到40万亩,其中江阳区23万亩、龙马潭区6万亩、纳溪区11万亩。重点围绕标准化示范园创建,加强技术引进和攻关,突出“春提早,秋延后”蔬菜优势,大力推广应用节约型耕作、播种、施肥、施药、灌溉、旱作农业技术耕作方式,大力推广农业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和绿色防控技术,大力发展循环和生态农业、集约农业等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农业生产模式;组建泸州市蔬菜种植企业联盟,培育年加工蔬菜10万吨以上的加工龙头企业3-5家,蔬菜加工率达到20%。示范区蔬菜产量100万吨,总产值25亿元,带动农民增收760元以上。3.特早茶。立足纳溪茶叶“特早”和“有机”两大优势,以纳溪区白节、上马、护国、大

7、渡口、天仙、渠坝、打古和棉花坡等乡镇为核心,建成特早茶基地30万亩。重点建设纳溪百亿茶产业,推进现有特早茶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品种改造;无性系良种面积达到95%以上;机采面积达到50%以上,机修面积达到70%以上;引进国内茶叶加工龙头企业,实现精品加工和茶产品深加工,延伸茶产业链条;强化品牌宣传,建立立体化销售网络和信息化监控平台,提高茶产业附加值,实现茶业综合产值50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4.生猪。以江阳区分水、弥陀、石寨、江北,龙马潭区石洞、双加,纳溪区天仙、大渡、合面、护国、龙车、上马、打古、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