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2讲地球表面形态.ppt

第2章 第2讲地球表面形态.ppt

ID:61737824

大小:3.08 MB

页数:50页

时间:2020-02-05

第2章 第2讲地球表面形态.ppt_第1页
第2章 第2讲地球表面形态.ppt_第2页
第2章 第2讲地球表面形态.ppt_第3页
第2章 第2讲地球表面形态.ppt_第4页
第2章 第2讲地球表面形态.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2章 第2讲地球表面形态.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讲 地球表面形态【浙江考纲】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权威解读】1.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并会解释各种宏观地形及火山、地震的分布及成因。2.理解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一、促使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地质作用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主要来自地球内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山或盆地各种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力作用来自地球外部的_________风化、侵蚀、搬运、、固结成岩作用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地壳运动太阳能沉积二

2、、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板块名称:地球表层的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如图中A为亚欧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2)板块边界类型:图中L为未定板块边界,M为消亡边界,N为边界。岩石圈印度洋板块生长(3)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①如图中a是两大陆板块互相地带,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②如图中b、c是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深邃的、岛弧、海岸山脉。③如图中d是大陆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形成了。挤压碰撞大陆海沟东非裂谷带2

3、.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褶皱:图中A、B处水平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其中A处岩层中间向上隆起,叫;B处岩层中间向下凹陷,叫。(2)断层:图中C处岩层发生,并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称为断层构造。其中E处叫,常发育成陡峻的山峰;D处叫,常发育成盆地或谷地。背斜向斜断裂地垒地堑3.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1)火山活动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火山地貌。(2)地震往往造成地壳和错动。断裂侵蚀沉积四、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1.合理改造能趋利避害。2.不合理活动产生消极破坏作用。巧学易记阅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时,需要“两看两关注

4、”。两看:一看板块名称、范围及相对位置;二看板块边界类型、受力方向及附近的宏观地形。两关注:美洲板块西侧的板块名称,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所在的板块。误区警示以下几个地方在考试中经常考查,也是学生极易出错的地方:(1)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东南亚、小亚细亚半岛、太平洋西部岛弧链属于亚欧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马达加斯加岛属于非洲板块。(2)冰岛: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

5、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3)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误区警示风化作用就是风力作用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考点一 地质构造的对比分析及地质构造的应用【图解考点】褶皱和断层的对比分析褶皱和断层是两大基本的地质构造类型,二者在产生原因、结构

6、特征和形成的主要地貌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具体分析如下:地质构造褶 皱断 层褶皱是地下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发生弯曲变形,但岩层还是连在一起的判断方法从形态上背斜向斜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从岩层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岩层较老图示地质构造褶 皱断 层褶皱是地下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发生弯曲变形,但岩层还是连在一起的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

7、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特别提醒: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仅依据地表形态判断地质构造是不准确的。【融会贯通】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分析地质构造不仅可以揭示地质时期地壳运动,分析地貌形成,而且对人类找水、找矿、工程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分析如下:1.找水(1)利用向斜构造找。“向斜岩层储水好,水量

8、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侧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选择在向斜中心。(2)利用断层找水。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断层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往往是泉水等地下水出露的地方。水2.找矿(1)利用背斜找、。“背斜顶部油气丰,气在油上要记清”。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顶部,水最重分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