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与肝素比较.pptx

尿激酶与肝素比较.pptx

ID:61753269

大小:330.12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1-03-18

尿激酶与肝素比较.pptx_第1页
尿激酶与肝素比较.pptx_第2页
尿激酶与肝素比较.pptx_第3页
尿激酶与肝素比较.pptx_第4页
尿激酶与肝素比较.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尿激酶与肝素比较.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读书报告尿激酶与肝素封管比较严玮方法:随机选取血液透析中心接受治疗的股静脉置管患者46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肝素封管,观察组采用尿激酶封管。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透析血流量及导管栓塞、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血流量优于对照组(P<0.05),导管栓塞及感染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激酶封管可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提高导管的血液透析效率与质量,减少了治疗过程中堵管及感染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0年1月~2013年5月我院使用深静脉长期导管接受治疗的患者46例,其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19~68岁。原发疾病:糖尿病肾病

2、16例,高血压肾病18例,慢性肾炎17例,多囊肾5例,其他4例。将46例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置管方式、置管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方法血液透析结束后,首先采用无菌生理盐水20ml分别快速注射到动静脉端,用于冲洗导管内血液。观察组:加入适量生理盐水稀释尿激酶2万U(根据动静脉导管实际管径容量),向静脉管腔和导管动脉分别注入尿激酶溶液(即采取脉冲式方法注入,尿激酶溶解度为2万U/ml),迅速夹管后肝素帽封盖。对照组:加入2ml生理盐水稀释普通肝素钠(12500U/支)至4ml(根据动静脉导管实际管径容量),向静脉管腔和导管动

3、脉分别注入肝素溶液(即采取脉冲式方法注入,每毫升含肝素6250U),迅速夹管后肝素帽封盖。结果两组患者血液透析量比较两组患者导管栓塞、感染发生情况比较讨论长期留置导管极易形成纤维蛋白鞘或血栓而导致栓塞,将尿激酶溶液用于血液透析患者规律性封管,根据导管容积在其动静脉端分别注入尿激酶溶液,使其能够逐渐渗透到导管内壁和导管周围可能造成凝集的纤维蛋白中,激活纤溶酶原,溶解纤维蛋白,使导管再通。尿激酶能够较快地作用于新形成的血栓,提高血管ADP酶的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预防血栓形成。经过尿激酶封管的患者,可以明显减少导管栓塞,减少透析过程中流量不畅及抽吸导管不畅的发生,降低感染的几率,从而减少患者在

4、治病过程中的痛苦,并且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尿激酶封管应严格按标注的管腔容积量执行,进入患者体内的尿激酶含量在理论值看来较少;尿激酶封管其半衰期较短,24h左右作用基本消失,发生出血等并发症较少。目的探讨尿激酶预防PICC堵管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选取我院置入PICC的肿瘤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80)与对照组(n=80)。对照组给予PICC封管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稀释液冲管,每周1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PICC堵管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及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PICC堵管发生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

5、组,PICC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纳入标准:凝血功能正常者,意识清楚,知情同意并愿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其他心、肝、肾等功能衰竭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肿瘤患者160例,男87例,女73例;年龄28~75(50.13±4.52)岁;疾病类型:胃癌18例,肺癌31例,乳腺癌21例,鼻咽癌37例,直肠癌28例,结肠癌25例;PICC穿刺静脉:贵要静脉80例,肘正中静脉52例,头静脉28例;PICC型号均为4Fr。按患者入院时间依次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PICC穿刺静脉、PICC型号等一般

6、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方法均由取得置管资质的护师进行置管,导管均为山东百多安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对照组给予PICC封管常规护理,即患者每日静脉输液毕以肝素钠稀释液(浓度50U/mL)10mL进行脉冲式正压封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稀释液冲管,每周1次,即每周在肝素钠稀释液封管前用尿激酶稀释液(浓度5000U/mL)2mL注入PICC导管内停留20min,再用肝素钠稀释液进行脉冲式正压封管。观察观察两组患者PICC导管是否通畅及置管肢体静脉情况,发现导管出现堵管现象给予彩超检查,对检查提示出现血栓的患者进行溶栓再通,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

7、激酶进行溶栓再通[3]。两组患者置管后均建立自制随访卡,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基本资料、置管日期、导管通畅情况、拔管时间等。结果观察组发生部分堵管4例,完全堵管1例;对照组发生部分堵管13例,完全堵管7例。观察组PICC堵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11.29,P<0.01)。结果观察组PICC非计划拔管患者2例,对照组PICC非计划拔管15例,观察组PICC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1.1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