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域下新型城镇化面临的困境及对策.doc

生态文明视域下新型城镇化面临的困境及对策.doc

ID:61770056

大小:3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3-19

生态文明视域下新型城镇化面临的困境及对策.doc_第1页
生态文明视域下新型城镇化面临的困境及对策.doc_第2页
生态文明视域下新型城镇化面临的困境及对策.doc_第3页
生态文明视域下新型城镇化面临的困境及对策.doc_第4页
生态文明视域下新型城镇化面临的困境及对策.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视域下新型城镇化面临的困境及对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生态文明视域下新型城镇化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美丽中国建设”是党和人民对未来中国建设的基本要求。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是建设美丽城镇与建设美丽乡村,重点是建设美丽城镇。美丽城镇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人与自然和谐,是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是协调、发展、绿色的城镇化,是“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1]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是区别于传统观念中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是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城镇化道路;是区别于传统观念中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是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城镇化道路;是区别于传统的“先污染、后治

2、理”“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和局部利益”的“黑色”城镇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绿色经济与生态经济发展为主的“绿色”城镇化道路;是区别与传统的法律制度倾斜于经济城镇化,法律制度与监管制度来保护生态环境的城镇化道路;是区别于传统的政府主导下以政绩为核心的“摊大饼”式的城镇化,是政府主导、公民与社会组织协同推进的城镇化道路。重庆市江津区作为全市城市发展新区,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城镇化发展的始终,积极践行以质量为导向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一、重庆市江津区城镇化概况6学海无涯重庆市江津区是全市工业化和城镇化主战场、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地处渝西南长江之滨,其在工业、商贸

3、流通、旅游、富硒农业、金融等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推动江津城镇化的重要支撑。江津不仅仅是工业集聚区,同时也是城镇化的主战场。按照《江津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年编制)》,到2020年,江津区城镇化率达到74%,常住人口155万人,区域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为135平方公里;工业产值达到2200亿,截至2016年1月,江津区就已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达到1239.5亿元。规划形成“中心城区-功能组团/镇”的城镇体系等级结构。规划形成由几江、德感和鼎山街道组成的中心城区;规划形成双福、珞璜、支坪三个功能组团,白沙、油溪、石蟆、李市等四个中心镇,中山、塘河等18个一

4、般镇。江津区未来的城镇化建设,按照规划将主要以产业集群与交通为重要支撑,其中重点构建与主城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将规划成渝、成黔等七条铁路,绕城高速公路、渝泸高速公路、重庆三环高速公路、渝习高速公路等八条高速;建成珞璜物流园区、金刚物流园区、双福物流中心五大物流中心。二、生态文明视域下江津区新型城镇化面临的困境生态文明城镇化以新型城镇化、科学发展观以及生态文明为理论基础,核心是以人为本,以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等为经济发展方式,以提升城市公民文化、公共服务等为内涵,由政府、市场、公民协调推进,通过城镇化这个手段和工具,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城镇化的最

5、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幸福。现阶段,尽管对绿色经济、生态文明的研究较为深入,但受到现实条件的影响,江津地区在构建生态城镇的过程中仍存在众多难题。(一)落后的生态文明理念,阻碍生态城镇化建设“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首先,公民较低的生态意识,阻碍生态城镇化建设。当前,尽管渴望绿水青山,但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人们征服自然的意识较之农耕文明时期更加的强烈,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反而较弱。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植被破坏、大气污染、水质变坏等现象无人问津,无人监督,从这个意义上讲,公民较低的环保意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态文明建设。其次,政府失衡

6、的城镇化理念,促使生态城镇化偏离方向。受政府绩效评估的影响,江津区城镇化在一段时间里,只重视量的增加,并未注重质的提升,忽略了城镇化的过程应有的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建设,促使城镇化偏离了预期的轨道,转向土地城镇化,并非人的城镇化,严重阻碍城镇化的发展。(二)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阻碍生态城镇化建设6学海无涯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不同的经济形态。首先,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双料”破坏了生态环境。江津区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三大园区工业支撑,三大园区工业主要是传统制造业。尽管近些年在着力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但受到经济条件的影响,并未完全实现工业现代化。因此,江津区依旧沿袭

7、重工业轻服务业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支撑;同时,在资源管理上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管护,导致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其次,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难,阻碍生态产业结构的形成。江津区三大工业园区主要设计低端的制造业,它以消耗资源大,环境污染多为基本特征。目前,尽管江津区提出经济结构转型的策略,但机械制造业由于技术、能力以及资金等问题,实现产业转型依旧困难重重,生态产业结构很难形成。(三)滞后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阻碍生态城镇化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用制度来保护生态环境。制度,包括生态城镇化的规划制度,法律保护环境制度,以及管理制度。江津区是位于西南地区,是城

8、镇化的后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