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1

高二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1

ID:6177520

大小:1.14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1-05

高二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1_第1页
高二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1_第2页
高二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1_第3页
高二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1_第4页
高二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王安石变法的“募役法”和唐朝的“纳绢代役”,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的最大意义是()A.限制了官僚地主在经济上的特权B.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商品经济发展使封建赋税由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答案2.司马光说:“介甫(王安石)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至忠直疏远,谗佞辐辏”。司马光所说的“谗佞”是指()A.政府中的贪官污吏B.拥护王安石变法的人C.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D.变法中得益的农民3,王安

2、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学问和品行最优者,可以不经科举考试直接出任官职。”这说明他()A.看到了科举制度的弊端B.反映了私人办学的发展C.产生了否定了科举制度的思想D.认为地方教育大有提高4.加强对经济的管理是政府的职能之一。下列措施中体现了政府通过经济手段对市场进行管理的是()A.租庸调制B.市易法C.青苗法D.两税法答案5.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有()①背景②改革措施③性质④结果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6.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将兵

3、法④市易法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7.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②限制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②③④8.北宋时期一首诗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主要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A.农田水利法B.青苗法C.方田均税法D.募役法答案9.秦国之所以成为富强之国,周天子及诸侯国对其进行祝贺,主要原因是()A.实行商鞅变法B.更多使用铁制工具C.秦王的个人威望高D.秦国与各诸侯国关系好答案1

4、0.商鞅变法中废除的旧制度,不包括:()A.井田制B.王位世袭制C.贵族世袭特权D.分封制11.《左传》记载,襄公四年(前569年),“土可贾(买)焉”,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土地可以买卖B.土地禁止买卖C.土地私有出现D.农业水平提高12.(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A.没落贵族B.立功战士C.新兴地主D.富裕农民13.商鞅变法中,对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起决定性作用

5、的内容的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奖励军功C.重农抑商D.推行县制14.商鞅变法时规定,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这一规定()①阻碍了经济发展的进程②便利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③有利于国家赋税的征收④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5.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有利于()①发展封建经济②打击旧贵族的势力③刺激宗室成员立军功的欲望④强化对基层的管理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6.商鞅变法在社会经济方面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废除井田制B.奖励耕战C.重农抑商D.统一度量衡17.商鞅变法提出重

6、农抑商的主观目的是()A.确立土地私有制度B.建立地主阶级统治C.发展封建地主经济D.限制旧贵族的权力18.秦国在正式变法之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争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A.利百年,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B.民贵君轻C.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19.秦惠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到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他,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记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商鞅只得逃往魏国避难。这个故事主要说明()A.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C.

7、守旧贵族反攻倒算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20.变法中有人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其中主要的体现是()①“为田开阡陌封疆”②重农抑商③法律严酷④一定程度上剥削加重A.①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②③④21.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22.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8、。这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C.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