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系建设规划设计研究.doc

生态水系建设规划设计研究.doc

ID:61780703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20

生态水系建设规划设计研究.doc_第1页
生态水系建设规划设计研究.doc_第2页
生态水系建设规划设计研究.doc_第3页
生态水系建设规划设计研究.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生态水系建设规划设计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生态水系建设规划设计研究摘要:北方缺水地区的小流域治理存在诸多复杂问题和矛盾,尚缺少有效的治理模式。文章以辽宁省辽西地区的主要河流大凌河的支流细河水系为例,对北方缺水型流域生态水系建设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并针对不同生态特征的河段提出了具体技术方案,以期对类似流域的生态水系建设和生态环境恢复提供参考。关键词:生态水系;建设模式;技术方案;生态环境恢复;小流域治理;北方缺水地区;辽宁省1流域概况细河是辽西主要河流大凌河的重要支流,也是辽宁省阜新市的母亲河[1]。细河的源头是阜新县八家子乡的乌兰木头山,流经阜新市的19个乡镇210个自然村,最后汇

2、入大凌河。细河的流域面积为2290km2,干流全长94.3km,河道比降为0.0017。细河的主要一级支流有高林台河、九营子河、四官营子河、西灰同河、小胡家河、伊吗图河、汤头河、花儿楼河和清河。细河位于我国北方比较缺水的辽西地区,为典型的季节性河流,夏季雨季水位暴涨暴落,往往会发生洪涝灾害,旱季大部分河段则处于断流状态[2]。流域内闸坝数量较多,由于缺乏科学统一的调度,往往导致水量和水动力不足,环境流量严重缺失,同时细河流域存在较多的村镇和工矿企业,超负荷排污和高强度的河道整治,造成诸多水环境问题的出现,因此在同类型中小流域生态水系建设中

3、具有典型代表价值。2流域水生态系统调研结果与问题分析4学海无涯2.1流域水生态系统调研结果。由于细河水系构成比较复杂,研究中仅对其干流和9条一级支流进行研究。利用细河水系的主要闸坝、排污口、土地利用类型变换节点以及主要水文站等41个客观控制点,进行河流的河段单元划分[3],并将划分结果在500m以下的河段进行合并,最终将干流和一级支流划分为36个典型河段。其中,将细河的干流河段划分为12个河段,编号自上游开始依次为X1—X12;将一级支流划分为24个典型河段,编号依次为Y1—Y24。为了进行水生态监测,在上述典型河段设置79个监测点位。根

4、据监测结果将河段划分为“水质改善”“功能恢复”“生态回归”3类,其数量分别为8个、26个和2个,占比分别为34.79%、50.91%以及15.30%。由此可见,细河流域的不同河段在水生态环境特点方面存在较大差距。2.2流域水生态系统问题分析。细河流域位于半干旱气候区,属于典型的缺水流域,现有的地表水中污水处理厂尾水占有较高的比例,因此改善流域水质的关键措施就是提升非常规水源的水质[4]。流域内的点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和城镇生活排水,点污染源主要分布在阜新市的城镇和产业聚集区。调查期间的排污口河段水质全部为64劣Ⅴ类水。随着流域内农业产业的发展

5、,农业面污染也成为细河污染的主要来源,其贡献率为8%~45%左右。从河流生态方面来看,由于流域整体水资源管理和配置方面存在问题,难以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造成下游部分河段生态环境流量长期不足,使河流的水生态环境遭受比较严重的破坏。干流上游主要表现为水量不足,中下游主要表现为水动力不足。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5],由于细河干流的生态流量严重不足,甚至部分河段无生态基流,因而河流的自净能力几乎完全丧失。阜新市区段虽然进行了河道改造,但是水动力明显不足,存在比较明显的富营养化风险;细河的支流河道一般为自然状态,但是流量较

6、小,难以承载较高的污染物负荷,水环境较差,同时河岸的稳定性明显不足,水土流失情况比较严重。3流域生态水系建设规划设计3.1水生态功能区划。根据细河流域的水生态类型划分结果,结合阜新市的开发规划以及细河流域的现状水系格局,将流域生态水系建设划分为北部低人工干扰生态回归区,打造为生态宜游区;中西部中度人工干扰水质改善区,打造为生态宜产宜居区;南部高度人工干扰功能提升区,打造为生态宜居宜游区[6]。3.2生态水系建设目标。针对细河流域的现状和生态建设要求,力图通过全流域、全过程的减污治污从而实现水环境质量的整体提升,最终将细河流域打造成环境优美

7、的中小型流域生态水系样板,具体的建设目标如下:(1)2020年,细河流域全面消除劣Ⅴ类水质河段,大幅提升水环境安全水平;大力发展污水处理设施4学海无涯,重点污水处理设施的入河水质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细河干流主要河段的环境流量恢复至80%以上;在主要污染河段大力推广原位生态强化净化技术,大幅提升河流的自净能力。(2)2025年,全面恢复水体使用功能,流域目标断面水质全因子达标率达到80%以上,微污染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流域内环境用水比例增加至3%以上;流域内生境环境质量全部改善至中等以上水平,全流域的水生生物多样性提升40%以上,全面恢复

8、河流干流两岸的植被纵向连续性。(3)2030年,实现比较稳定的水体使用功能,逐步实现低干扰度河流向清洁河流迈进,全面保证“三生”用水的水量和水质;流域内的水体自净能力得到全面恢复,并实现一定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