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评论《如何说相声》系列九.doc

原创评论《如何说相声》系列九.doc

ID:61838257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24

原创评论《如何说相声》系列九.doc_第1页
原创评论《如何说相声》系列九.doc_第2页
原创评论《如何说相声》系列九.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原创评论《如何说相声》系列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原创评论《如何说相声》系列九  作者:叶敬林  表演相声,并不是像有些语言节目爱好者认为的“能说几句俏皮话,脸皮厚一点就行”,相声演员除了应具备一般的表演条件之外,还必须按相声的要求,做到会说、学、逗、唱。说要做到口齿伶俐,语言清晰,发音准确,吐字宏亮,感情充沛;学要做到摹拟人物维妙维肖,抓住特点,装谁像谁。学方言土语、吆喝叫卖也能掌握特色,绘形绘声,逗要做到善于挑起矛盾,恰当掌握分寸,甲、乙配合巧妙,语言引人发笑,表现幽默、滑稽、活泼、风趣;唱要做到戏剧歌曲都能巧唱,唱得别致,唱得优美,声情并茂,字正腔圆。不掌握这四门技巧,要成为一个好的相声演员,那是有

2、困难的。所以说,相声表演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必须下功夫学习,才能达到一定的水平。  我在7.8多年的演出实践中,主要是努力向老一辈艺术家学习,另外,自己经常反复体验、琢磨,在实践中力求做到逐步提高。下面谈谈我个人学习中的一些体会,供业余爱好相声的爱好者参考。  四、怎样使用“包袱”  关于什么是相声的“包袱”,在创作中如何组织包袱,前面都介绍过了,这里重点讲一讲在演出中怎样使用“包袱”。  一.是“包袱”就应该响,不响就是没有尽到责任。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没有“包袱”就不叫相声,创作相声脚本,千方百计要去组织“包袱”,而演出相声,同样也应千方百计去抖响

3、“包袱”。所以,演出时没有把“包袱”抖响,那当然是演员没有尽到责任。“包袱”响了,演出效果自不必说;如果没响,就要找一找原因。  一.是找  一.找演出时有无私心杂念,紧不紧张,是不是到抖“包袱”时演出的情绪变了,结果前功尽弃。如果有私心杂念,肯定精神不集中,抖“包袱”前的铺平垫稳的表演一定不到家,到了抖的时候,语调、节奏、情绪都变了,当然就抖不响了。当然,包袱不响,除了私心杂念外,还有甲、乙合作的问题。凡是包袱,都要铺平垫稳,坚决不能“刨”。铺、垫时一强调,就“刨”了。另外,“包袱”要使人感到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铺、垫时“泄露机密”,那就是在“意料

4、之中”,当然就不“响”了。  二.是找一找语言表情尺寸对不对。“包袱”抖得响不响,这和语言表情有很大的关系。所谓尺寸,就是指“火候。节奏快了不行,慢了也不行,快半拍、迟半拍都不行。这也就是前面讲过的,迟急顿挫的技巧要掌握好;该快就快,该慢就慢。语言上该平淡时就要平淡,该激昂时就激昂,该含混时就含混,决不能故意提高声调破坏“包袱”。表情上该紧张的就紧张,该幽默时就幽默,该欢快时就欢快。反正从语言和表情上,要仔细去找不响的原因,否则,就不是认真的态度。  三.是找一找抖“包袱”时语句的长短是否有变动,语气是否拖了。在抖“包袱”时,要严格按照已定下来的台词去抖,

5、任意加字或减字都不好。任意加字减字往往会影响演出效果。  四.是甲、乙双方共同找合作上的问题。对口相声是甲、乙二人共同表演的,因此,语言的衔接,情节的转换,包袱的响“泥”,都存在着合作的问题。作者写下的每一段台词都有甲、乙的不同分工;每一个包袱,需要共同铺垫,抖不抖得响,甲、乙应各负其责,甲、乙双方某一点合作不默契,都会削弱“包袱”。  (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