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从容应对挫折(12).doc

帮助孩子从容应对挫折(12).doc

ID:61911387

大小:3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3-28

帮助孩子从容应对挫折(12).doc_第1页
帮助孩子从容应对挫折(12).doc_第2页
帮助孩子从容应对挫折(12).doc_第3页
帮助孩子从容应对挫折(12).doc_第4页
帮助孩子从容应对挫折(12).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帮助孩子从容应对挫折(1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二讲《帮助孩子从容应对挫折》执教人:任兰兰2010.5【教学内容】帮助孩子从容应对挫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家长明白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是必要的。  2、通过教学,使家长知道挫折教育倍受家长关注的原因在哪里。  3、通过教学,使家长知道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4、要求家长理解家庭实施挫折教育的几点建议。  【教学重点】家长理解家庭实施挫折教育的几点建议。  【教学难点】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过程】  一、挫折教育已引起家长们的广泛关

2、注。(p123-p125)  1、一些发达国家的父母已经十分重视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他们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作为挫折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实施途径。  美国:要花钱,自己挣。  瑞士:女生初中毕业到教养好的家庭当一年的女佣工。  日本:每逢冬天,幼儿要赤身裸体于风雪中摸爬滚打一定时间。  2、我国一部分家庭也开始关注孩子的初中教育。  (1)尝试重走红军路。  (2)利用假期到农村体验生活。  8二、挫折教育倍受家长关注的原因在哪里。(p125-p128)  1、人的成长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总要遭遇失败、困

3、难和挫折。 2、大凡成功者,都是在困难与挫折的斗争中获取成功的。  3、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抗挫心理素质的培养,对孩子尤为重要。  4、一些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娇生惯养,孩子的心理承受力普遍较差,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5、在我国物质生活条件迅速改善的条件下,挫折教育对发展的发展尤为重要。  三、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p128-p129)  1、对孩子的“胡思乱想”和“奇思怪想”要正确引导。 2、对孩子的创新想法要大力支持。  四、注重培养孩子敏捷的触类旁通的创新思维,引导孩子逐步走

4、向创新的境界。(p94-p96)  挫折是一种主观感受,主要是受个体心理承受力的制约,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自信心。 2、乐观精神。  3、意志力。  4、吃苦精神。  5、独立自主。  8四家庭实施挫折教育的几点建议。  1、在日常生活中激发发展的自信心。  (1)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做乐观的孩子。  2、创设困境,为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  (1)城市家庭与农村家庭换子抚养。  (2)经常参加各级组织的“手拉手”活动。  3、培养孩子适应生存的能力。  

5、(1)从不挑食做起。  (2)有意识地让孩子参加社交活动。  4、家长做出榜样-体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5、对孩子不娇生惯养。  例如:孩子摔倒的时候,你(扶起埋怨嘲笑鼓励他站起来)  6、让孩子自己承受失败和挫折。  7、乐观的心态最重要。  ■思考题1、为什么说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是必要的?  2、挫折教育倍受家长关注的原因在哪里?  3、正确理解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4、家庭实施挫折教育有那几点建议?  88《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家长读本第八讲教案执教人:黄岗中

6、心小学江胜芝2010.5【教学内容】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与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家长明白怎样做一个民主开放型家长。  2、通过教学,使家长学会帮助孩子养成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3、通过教学,使家长鼓励孩子异想天开,在游戏中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4、要求家长注重培养孩子敏捷的触类旁通的创新思维,引导孩子逐步走向创新的境界。  【教学重点】注重培养孩子敏捷的触类旁通的创新思维,引导孩子逐步走向创新的境界。  【教学难点】帮助孩子养成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在游戏中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7、一、做一个民主开放型家长,营造有利于孩子创新素质发展的家庭气氛。(p84-p87)  1、“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促进创新素质发展的重要条件。  家庭应当创设一种友好的、宽容的、开明的、激励性的,且有利于思想交流的良好心理氛围。  2、创造型儿童的父母一般具有的共同特征。  (1)具有民主的、宽容的行为风格和作风。  (2)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3)乐于思考事物的内在规律。  二、多让孩子走进自然、接触生活,养成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p87-p90)  1、社会生活中处处有知识、有科学、有问题。  (1)

8、养成孩子观察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  8(2)养成孩子的问题意识。  2、家庭生活中也有有知识、有科学、有问题。  3、家长要欣赏孩子的遇事提出“为什么”的问题意识。  三、鼓励孩子异想天开,在游戏中培养他们的想象力。(p90-p94)  1、对孩子的“胡思乱想”和“奇思怪想”要正确引导。  2、对孩子的创新想法要大力支持。  四、注重培养孩子敏捷的触类旁通的创新思维,引导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