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南仓矿井情况报告目录论文

林南仓矿井情况报告目录论文

ID:6196279

大小:1.58 MB

页数:82页

时间:2018-01-06

林南仓矿井情况报告目录论文_第1页
林南仓矿井情况报告目录论文_第2页
林南仓矿井情况报告目录论文_第3页
林南仓矿井情况报告目录论文_第4页
林南仓矿井情况报告目录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林南仓矿井情况报告目录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林南仓矿井情况报告目录毕业论文目录目录1第一章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第一节矿区概述2第二节井田地质特征4第三节煤层特征7第四节瓦斯10第二章井田境界和储量13第一节井田境界13第二节矿井可采储量16第三章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2第一节矿井工作制度22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2第四章井田开拓24第一节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24第二节矿井基本巷道24第五章准备方式——采区巷道布置36第一节煤层的地质特征36第二节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36第三节采区车场选型设计37第六章采煤方法40第一节采煤工艺方

2、式40第二节回采巷道布置56第七章井下运输65第一节概述65第二节采区运输设备选择68第三节大巷运输设备选择71第八章矿井提升74第一节概述74第二节主副井提升74第九章矿井通风及安全技术76第一节矿井通风系统选择763第二节防止特殊灾害安全措施78第十章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80第一章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第一节矿区概述一、井田位置:蓟玉煤田林南仓井田,位于河北省玉田县林南仓附近、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7′30″,北纬39°50′00″,是蓟玉煤田东北端的一个独立向斜构造。西部隔林西背斜与蓟玉煤田的李庄子含煤向

3、斜相毗邻。二、井田范围:东起白庄子,西至甫庄、黄庄子一带,南起李三庄,北至后湖定府、岳庄附近。东西长约7公里,南北宽约3.5公里,整个井田呈—不规则的长圆形,面积约22平方公里。井田行政区划,中部隶属玉田县林南仓公社,西部和南部分别属于林西公社和郭桥公社。井田内有十八个自然村。三、井田交通条件:本区目前有从唐山经林南仓至天津和经林南仓、彩亭桥至北京的公路。下仓到本区的铁路业已通车,交通比较方便。四、山文和水文:本区北枕燕山余脉,距螺山、峰山等只有十余公里,南为华北大平原。全区被新生界地层覆盖。本区地形平坦,地势由北往

4、南逐渐低下,地表标高介于+1.00至+6.91米之间,地形坡度约2/1000。区内无河流,仅井田北部有一较大积水洼地--后湖,现四周筑堤,作为天然水库占地约11000亩,盛产芦苇,呈沼泽状态。井田南部亦甚低洼,通称“仓洼”,占据本区东南部约三分之一的面积,过去有“十年九涝”之说。近几年来,人民公社大兴水利,加强排涝,排除水患,成为盛产粮食的地区。五、气象:本区属大陆性气候。据玉田县气象站1961-1971年观测的资料是:1.降水量:年最大降水量1154.5毫米(1967年),年最小降水量345毫米(1968年);月最

5、大降水量668.2(1967年8月)毫米,月最小降水量为零(1963年1月和1967年12月);日最大降水量339.6毫米(1963年8月20日)。本区降水量的特点是集中在6、7、8三个月,约占全年的87%,而且多暴雨。2.蒸发量:年最大蒸发量是2186毫米(1961年),年最小蒸发量1670.4(1971年)毫米,月最大蒸发量是430.1(1962年5月)毫米,月最小蒸发量30.5(1968年12月)毫米。蒸发量一般大于降水量的2倍,除7、8月份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外,其它各月一般蒸发量均大于降水量。尤其是5、6月份气

6、温转暖,而降水量很小,常显旱象,亦为本区气候之特点。3.气温:月最高平均气温27.2℃(1968年7月),月最低平均气温-7.9℃(1969年1月),日最高气温40.3℃(1961年6月10日),日最低气温-22.9℃(1968年12月15日)。气温最高在6、7、8三个月,最低在12月和1月年平均气温在9.8℃-12.2℃之间。最大冻土深度780毫米(1961年1月21日-24日)。初冻日期一般在11月份(最早时1961年10月29日即开始),解冻一般在三月份(最晚为1969年4月24日)33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

7、06本科生毕业设计图1—1林南仓矿业分公司交通位置图4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06本科生毕业设计第二节井田地质特征一、区域地层本区从古地理位置而言,位于燕山沉降带中段之南缘,在构造位置上北依燕山褶皱带,山峦起伏,大片古老岩层出露,向南为一片平原,基岩地层被较厚的第四系冲积层所覆盖。区域内最老的地层为前震旦纪变质岩系,向上依次为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第四系等地层。二、井田地层本区地层与开平煤田的岩性、岩相等沉积特征基本相同。现由老到新的地层层序,从煤系地层的基盘——奥陶系中统至第四系描述如下:(一)奥

8、陶系中统马家沟组(02)本区钻孔揭露最多者15.89米,岩性为浅灰——灰白色石灰岩,质纯性脆,时夹薄层状灰质粘土岩及白云质石灰岩或豹皮状灰岩。顶部有古风化壳迹象,含黄铁矿结核,裂隙溶洞较发育,有时被铝土质充填。(二)石炭系(C)上限为煤11顶板细粉砂岩之顶界,与上复二迭系地层呈整合接触。下限为奥陶系石灰岩顶面,两者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地层厚度约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