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专项练习.docx

2016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专项练习.docx

ID:62008465

大小:10.36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4-12

2016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专项练习.docx_第1页
2016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专项练习.docx_第2页
2016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专项练习.docx_第3页
2016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专项练习.docx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6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专项练习.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6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专项练习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频道为您整理“2016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专项练习”希望大家喜欢!2016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专项练习一、辨析题1.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教师为核心建立管理机制。【答案】错误。解析: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所以应以学生为中心建立管理机制。2.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的效果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答案】正确。解析: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可及时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点,从而在重复学习时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点的学习。3.惩罚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措施,体罚作为一种惩罚措施也可适当运用。【答案】错误。解析:惩罚不

2、等于体罚,必须严格避免体罚。4.常规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是绝对的,不可因人而异。【答案】错误。解析:二者是相对的,同样一种问题解决的方式,对甲可能属于常规性的,对乙可能就是创造性的。二、简答题1.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点。【参考答案】(1)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3)发展的不平衡性。(4)发展的差异性。2.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参考答案】(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恰当的奖励和惩罚:①选择适当的道德行为;②选择恰当的奖励物;③强调内部奖励。3.简述中学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

3、。【参考答案】中学教学方法的特点有:(1)师生之间在运用教学方法时的互动和联系加强。(2)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逐步增加。(3)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和相互配合。4.简述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参考答案】(1)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2)课程内容日趋综合化。(3)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三、材料分析题1.课上马老师给大家讲“波伊尔定律”。他说具有恒定质量和温度的气体,其压力与体积成反比。后来他又出示一个公式“P×V=K”并解释说其中P代表压力,V代表体积,K代表一个衡量(衡量中包括恒定的质量和温度)。他边举例边板书:如果P=2个大气压,且衡量为8,那么体积就是4立方厘

4、米。2个大气压×4立方厘米=8。如果我们把压力变量改为4个大气压,体积就成了2立方厘米,4个大气压×2立方厘米=8,别的同学都懂了,可是班上的小妮小刚还是搞不明白。老师知道小妮空间想象力很强,他说,你可以想象,你有个气球,你双手使劲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了,这时压力变大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对,体积再小,压力会更大,甚至还会爆了呢。”对于小刚,老师也了解他一向身体灵活,运动能力强,他对小刚说,你鼓起腮嘴里憋一口气,别让气体漏出,然后用手压住一侧面颊,嘴里的气体体积变小了,你会感到压力变大,把另侧面颊变的硬邦邦,当你把手松开,口腔空间变大,压力小了,面颊也软了。小刚自己尝

5、试了几次。也搞明白了“波伊尔定律”。问题:请分析马老师的教学符合哪一项教学原则?【答案要点】(1)以上教学案例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2)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依据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和我国成功教育经验总结而提出的。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的特长。(3)在以上案例中老师知道小妮空间想象力很强,并且知道小刚一向身体灵

6、活,运动能力强,这充分说明老师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后面因材施教奠定了基础。对于小妮,老师对他说:“你可以想象,你有个气球,你双手使劲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了,这时压力变大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对,体积再小,压力会更大,甚至还会爆了呢。”而对于小刚,他对小刚说:“你鼓起腮嘴里憋一口气,别让气体漏出,然后用手压住一侧面颊,嘴里的气体体积变小了,你会感到压力变大,把另侧面颊变得硬邦邦,当你把手松开,口腔空间变大,压力小了,面颊也软了”。这也体现了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的特长。2.下面是甲、乙两位老师对《阿Q正传》一课的教学处理,读后请写一段比较

7、性评析。甲:教师安排7节课,第一节课介绍鲁迅及其作品,介绍写作背景,通读第一二章,正音释义;第二节课通读第三章至结束,正音释义。第三节课分析序及第一二章,第四节课分析第三四五章,第五节课分析其余章节,第六节课归纳人物性格特点,第七节课归纳课文的写作特点并总结教学要点。乙:教师安排4节课。第一节课指导学生自读全文并就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写出百字短评。第二节课前后四人为一组,形成10个表演小组,讨论确定表演内容、组内分工、彩排时间等,教师巡回指导。第三、四节课课堂表演,抽签决定表演顺序,各组表演时间为5~8分钟。每节课结束前5~8分钟进行课堂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