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国卷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题教学讲义PPT课件.ppt

最新全国卷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题教学讲义PPT课件.ppt

ID:62103341

大小:852.00 KB

页数:70页

时间:2021-04-16

最新全国卷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题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1页
最新全国卷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题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2页
最新全国卷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题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3页
最新全国卷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题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4页
最新全国卷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题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全国卷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题教学讲义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全国卷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题古代诗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描写手法(远近、点面、动静、虚实、正侧等)、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其他常见手法(想象、衬托、渲染、象征等);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反问、设问、夸张、对比、互文、反复、顶针、双关、通感等;结构安排:先景后情、先情后景、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伏笔铺垫、卒章显志等。一、比喻(明喻、暗喻、借喻)“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二、比拟概念: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

2、紫斗芳菲。三、双关(隐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十一、用典用典有用典故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典故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等等和愿望,属于借古抒怀(讽今)。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十二、对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十三、顶真概念: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作下一句的起头的修辞格式。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十四、反复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十五、通感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

3、的一种手法。请指出下面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3、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5、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用典设问比喻叠字拟人双关7、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8、秦时明月汉时关()9、举酒欲饮无管弦()10、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1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2、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13、闲心浮云随孤

4、雁,雁归无书入碎帘。帘已乱。()夸张互文借代拟人设问反复顶真五种基本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诗歌鉴赏中重点注意描写、抒情。表现手法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借事抒情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渲染烘托白描正侧描写视角变化其他:赋比兴曲笔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象征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即诗人把

5、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渭城朝雨浥(yì)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情景交融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的区别借景抒情:在这种抒情方式中,景物是描写的实体,诗人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它主要通过客观地描写景物来寄寓思想感情。情景交融:也叫寓情于景(物)、融情于景。这种抒情方式将诗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融合在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中,客观景物明显地涂染上了诗人浓郁的主观感

6、情色彩。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①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用典抒情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表达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借古

7、讽今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借事抒情借事抒情,即用现实之事抒发情感。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牛刀小试端居①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明问点)。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

8、“月”色的描写,(析运用)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说效果)描写方式1.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2.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