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家金矿深部和外围区域成矿规律探究和地质探矿成果

焦家金矿深部和外围区域成矿规律探究和地质探矿成果

ID:6211951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06

焦家金矿深部和外围区域成矿规律探究和地质探矿成果_第1页
焦家金矿深部和外围区域成矿规律探究和地质探矿成果_第2页
焦家金矿深部和外围区域成矿规律探究和地质探矿成果_第3页
焦家金矿深部和外围区域成矿规律探究和地质探矿成果_第4页
焦家金矿深部和外围区域成矿规律探究和地质探矿成果_第5页
资源描述:

《焦家金矿深部和外围区域成矿规律探究和地质探矿成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焦家金矿深部和外围区域成矿规律探究和地质探矿成果  摘要:焦家金矿床属于典型的“构造控矿”型金矿床,依据断裂构造面结构,寻找易于成矿的构造扩容空间,进而对矿体进行定位预测,达到深部及边外区域定位预测目的。根据原来普查和详查成果,对焦家及西金矿床的构造、岩性、围岩蚀变、矿化特征及矿体赋存规律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认真分析采场边部、矿床两翼、地探空白带的地质特点,预测了各矿床成矿有利部位,进行了评价筛选,确定了成矿预测靶区。(1)深部中段焦家主断裂1#矿体下盘;(2)焦家外围区域靶区Ⅰ、Ⅱ、Ⅲ号蚀变带内,(3)深部中段主断裂上盘IV脉,(4)深部中段Ⅲ号脉地探空白带。关键词:构造控矿;围岩蚀变

2、;赋存规律;矿化特征中图分类号:P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引言长期以来,众多研究者针对焦家断裂成矿带的构造特征与金矿勘查进行了大量工作,积累了极为宝贵的丰富资料,充分展示出其金矿成矿的巨大潜力。二、区域概况6矿区位于胶北地台的西部,其大地构造处于华北地台胶东台隆之胶东隆起区,西临沂沭断裂带,即新太古代胶东群郭格庄变质岩,东部为玲珑超单元九曲单元的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北部为龙口凹陷盆地,南部为莱州凹陷。该区域属于华北地层区,鲁东分区的胶东地层小区,主要有新太古代胶东岩群(Ar4j),古元古代荆山群(Pt1j),粉子山群(Pt2f)及第四系潍北组(Q)--松散堆积物。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而

3、且及其发育,多为脆性断裂构造,与金矿成矿关系密切。区内岩浆岩广泛发育,主要分布在焦家断裂带的下盘,包括新元古代玲珑超单元(I24),中生代的郭家岭超单元(g52)及其同期生成的脉岩。三、焦家金矿床地质特征焦家金矿床主要赋存在龙~莱断裂焦家段(简称焦家断裂)下盘的绢英岩化、黄铁绢英岩化碎裂质花岗岩石中。其北部与河东~望儿山断裂在朱宋一带与之复合。焦家主断裂沿走向长约20km,宽50~300m,走向NNE~NE,倾向NW,延深1225m(工程控制的最大斜深)。平面形态略呈纺锤形,倾角上陡(60~70°)下缓(25~30°),北陡(70~80°)南缓(25~30°)。6分布在矿床内的矿体主要为Ⅰ号矿

4、体、Ⅲ号矿体群及IV号矿体,均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区断裂带内规模较大的、清晰可辨的控矿构造主要有两条,一条是焦家主断层,产状与主断裂带一致,控制下盘约300m(水平距离)以内的Ⅰ号矿体,另一条是控制Ⅲ号矿体群的构造带,产状陡,局部缓至70°左右,赋存于-160m标高以上,走向NE30°左右,倾向南东或直立。焦家西断裂位于矿区南部,新城焦家断裂与河东望儿山断裂之间,在鲍李断裂以东,由走向大致平行、间距30~60m的三条主断裂组成。走向30°~45°,倾向北西,倾角54°~78°。断裂均被第四系覆盖,地表未见出露。工程控制走向长600~1000m,构造岩带宽数米~十余米。主断面不明显,主要由碎裂

5、岩和糜棱岩化碎裂岩组成。沿构造岩带热液蚀变及矿化较为发育,形成三条破碎蚀变带,自西向东编号为Ⅰ、Ⅱ、Ⅲ号。各蚀变带中均赋存有金工业矿体,但不很连续。Ⅰ号破碎蚀变带:总长约600m,宽一般为2~25m,工程控制倾向延深约300m尚未尖灭。其南段长300m,金矿化较弱;Ⅱ号破碎蚀变带:总长约700m,宽一般为2~5m,工程控制倾向延深350m尚未尖灭。其南段长约300m,金矿化较弱;Ⅲ号破碎蚀变带:在三个破碎蚀变带中其规模最大,总长1000m,宽3~14m,工程控制倾向延深400m尚未尖灭。矿化蚀变较强,其南段长400m。在其上盘又发育有一系列分枝断裂或裂隙,在这些构造体系显示出明显的侧列再现,分

6、枝复合特征。因此受其控制的Ⅰ、Ⅱ、Ⅲ号矿脉群就体现出侧列再现,分枝复合的赋存规律。四、靶区选择、探矿原则及工程布置间距6(1)、根据深部回采中段推测,深部矿体较原详查阶段钻探控制的矿体变厚的可能性极大;北翼空白带,根据上部中段回采情况来看,预示该范围成矿的可能性较大。从生产中段成矿特点分析,焦家金矿主断裂上盘有矿化蚀变带,预示着其范围有矿体的可能较大;Ⅲ号脉矿体在深部延伸情况良好;深部南翼,根据上部中段回采情况来看,其成矿可能性较大;焦家外围区域从以前及当年详查探矿成果看,大矿体周围一定存在数量较多的盲矿体,并有一定的等距性。(2)、从构造条件分析,以上区段均处于主构造、次级破碎蚀变带和密集节

7、理带波状起伏地段,比较利于成矿。(3)、从揭露的应力条件来看,探矿区段在纵向上存在着挤压和拉张的交替现象,有利于矿体的形成。从蚀变岩分析,矿体位于黄铁绢英岩化、硅化花岗岩蚀变带和黑云母花岗岩的接触带处,黑云母花岗岩中黄铁绢英岩化、硅化花岗岩越发育,成矿的可能性越大。硅化花岗岩中密集节理带越发育,成矿的可能性越大。我们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浅至深、就矿找矿、探边扫盲”的探矿原则,充分利用坑探、探采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