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寓言两则(滥竽充数)》课件1.ppt

第23课《寓言两则(滥竽充数)》课件1.ppt

ID:62123519

大小:933.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1-04-17

第23课《寓言两则(滥竽充数)》课件1.ppt_第1页
第23课《寓言两则(滥竽充数)》课件1.ppt_第2页
第23课《寓言两则(滥竽充数)》课件1.ppt_第3页
第23课《寓言两则(滥竽充数)》课件1.ppt_第4页
第23课《寓言两则(滥竽充数)》课件1.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23课《寓言两则(滥竽充数)》课件1.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3.寓言两则滥竽充数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把一个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精炼、生动的故事里。它是人民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来源于古代人民的口头创作,借助某种自然(动物、植物、无机物)或人的活动现象,来表现对某种人或社会现象的理想、评价、赞扬、批判或嘲讽的作品。它反映了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高尚道德情操的光芒,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表现了人民优越的艺术才能和幽默风趣。寓言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寓言才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它主要的特点是:  (1)一般用一个假托的故事来隐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大量采用拟人化手法。  (3)具

2、有强烈的夸张和讽刺的意味。寓言的特点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2.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学习课文生字词。4.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目标寓盗零滥竽郭腮捂腔挨溜(dào)(yù)(寓言)(盗窃)生字学习(líng)(丁零)(làn)(泛滥)(guō)(yú)(吹竽)(城郭)(sāi)(wǔ)(腮帮)(捂住)(āi)(qiāng)(腔调)(挨着)(liū)(溜走)竽装腔势掩盗零滥《滥竽充数》讲的是战国时候,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乐队里充数,后来混不下去,只好偷偷溜走了。作者

3、作品简介韩非(约前280---233),出身韩国贵族。主要作品《孤愤》《五蠹》《说林》《说难》等。《韩非子》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着的著作。全书55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著,他非常喜欢用小故事讲大道理,书中许多生动的寓言故事,如扁鹊治病,滥竽充数,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十分受人喜爱,有些已成为成语。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300人。他常常叫这300人一齐吹竽给他听。看到这喜人的告示,南郭先生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演奏的时候,他就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乐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没有被人发觉。南郭先生简直吓坏了,他吓得_____。他心想:______________。齐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吹竽的人一个挨一个吹给他听。①齐宣王喜欢讲排场,三百人一齐吹竽。①齐湣王喜欢吹竽的人一个挨一个吹给他听。②南郭先生很会装腔作势。没有真才实学而弄虚作假的人,最终总要败露的。②南郭先生本来就不会吹竽。多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划找到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滥竽充数成功的原因滥竽充数失败的原因说明了什么这则寓

5、言讽刺了那些没有真才实学,混在行家里充数,蒙混度日的人。寓言告诉我们:做人要老老实实,要有真才实学才行。南郭先生逃走后的故事?练笔:续写故事:南郭先生逃走以后……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