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曲、舞蹈继承和创新

浅谈戏曲、舞蹈继承和创新

ID:6220748

大小:3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1-07

浅谈戏曲、舞蹈继承和创新_第1页
浅谈戏曲、舞蹈继承和创新_第2页
浅谈戏曲、舞蹈继承和创新_第3页
浅谈戏曲、舞蹈继承和创新_第4页
浅谈戏曲、舞蹈继承和创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戏曲、舞蹈继承和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戏曲、舞蹈继承和创新  0.绪论作为全国戏曲艺术的最高学府,中国戏曲学院在全国艺术教育领域有着无可取代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而舞蹈专业的创办也是学院发展综合艺术教育的重要特色学科之一。作为中国戏曲学院的一名教师,在学院工作的这几年,我深刻体会到了戏曲的博大精深。通过摸索与实践得出,我院的舞蹈教学中既有中国舞蹈教育的代表与典范,又突现本学院戏曲教育的传统与特色。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中国舞蹈对于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是必然的,作为第一批的开创者,我们要不断的实践与创新,继承传统戏曲特色,同时把这种特色

2、渗透到舞蹈训练中。把舞蹈与戏曲元素融合及创新,从而挖掘出一种新型的舞蹈艺术表现模式,使之形成具有戏曲学院特色的新型舞蹈。10在戏曲学院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接受到了戏曲和舞蹈两种不同模式的训练和学习,这使他们体会到两种艺术模式共同的审美特征和不同的表演形式。在我院的专业课程教学中,有着相对稳定的传统特色戏曲课程,这也是学生们的必修课,比如戏曲身段、戏曲把子等一些风格性较强的训练,它是学生们的专业知识构成和自身风格产生的坚实理论依据,对此就要求学生必须学会继承,同时,在继承下还要有所创新。在不同艺术形式的影响

3、下,我们舞蹈专业的戏曲与舞蹈课程能否成为有继承与创新、并且适用于舞蹈专业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特色课程,从而真正做到教学上的科学与传统兼容、课堂与舞台双效、传承与创作并重,形成于自己独立风格和特色的舞蹈专业,这也是我们要深思与探讨的问题。本文就此戏曲、舞蹈的继承与创新这一观点作出浅析。1.戏曲、舞蹈的共同审美特征10戏曲与舞蹈的审美特征是同出一源的。纵观近代中国舞蹈发展的历程,自宋元以后我国舞蹈的发展就逐渐同音乐和文学相结合,发展成歌舞剧——戏曲,舞蹈已经被融入到了戏曲之中。但是在戏曲中仍旧还保存着古代舞

4、蹈艺术。它鲜明的节奏,幽雅的韵律和丰富的表现力,显然能看出中国古典舞特有的风格。而戏曲舞蹈作为舞台表演艺术领域的一支独秀,它具有许多和舞蹈共同的规律和丰富的表演艺术的内容。而戏曲舞蹈也成为了日后中国古典舞创建与发展的基础和依据。由此看出,戏曲、舞蹈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舞蹈事业迅速发展,在毛主席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政策下,舞蹈界掀起了一个向民族舞蹈和戏曲舞蹈学习的高潮,即从戏曲中保存下来的舞蹈入手来发掘、整理和研究中国舞蹈的民族审美的特性。这给予了中国舞蹈特别是中国古典舞发展的一个

5、好的契机。因此可以说是古典舞由戏曲发展而来,无论是思想上还是姿态上,其内部审美特征都犹为相似,当然,这也是一种文化特性的集中反映。①作为中国戏曲学院的舞蹈专业,我们有责任继承戏曲、舞蹈两者共同的审美特征,并且要在创新中把两者的审美特征更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用实践来突现我院舞蹈专业的独特审美特征。2.戏曲、舞蹈表演形式的区别2.1表演形式的相同10我们可以看见,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受其儒学思想影响至深,历来以“仁”为中心,以“和”为贵。“和”作为中华民族的审美特征,无论在戏曲还是舞蹈中都体现得十分彻底,

6、这一点的集中反映就是“圆”动律的体现。戏曲动作以圆为美,以腰为轴发力,走平圆、立圆、8字圆,讲究虚实、刚柔的对立统一。人物造型则讲究协调和圆弧。左右手正反面交替变化的动作均为阴阳调和,比如动作“云手”,“云手”在戏曲中是最常见的动作,在动作过程中,双手像是抱一个大的圆球,也因此称之为揉球。揉球时双臂划圆开,又划圆相合,整个过程中双手走了上下两个平圆。还有一些动作如“小五花”和“风火轮”等,这些都是典型的受阴阳调和之美的思想积淀下而产生的动作。而在中国古典舞的身韵课程中同样也有“云手”、“小五花”和“风火轮

7、”等动作,而且动作规格和要领也同戏曲是一样的。虽然舞蹈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动作以姿态万千、优美流畅为主,但始终万变不离其宗,它与戏曲同样具有神形,虚实,流畅等特征。也同样注重腰部的运用。腰是“圆”动力的发力点,“圆”也是“和”文化的一种体现。2.2表演形式的不同戏曲、舞蹈表演形式的不同主要是指两种艺术的舞台表现形式的不同。戏曲是具有故事情节的歌舞表演。有故事就有人物塑造,人物在行当上又有较细的区分,服装造型也很明确。有大量的唱词与念白以及固定的程式化表演。而舞蹈在这点上是完全不同的,舞蹈在表演上没有唱

8、词,只用舞蹈演员的肢体去传递情感,演员的肢体也是表现情节的唯一媒介。虽然两者的表演形式有所不同,但都取源自生活。比如戏曲动作的开门,整妆,劳作等日常生活状态,经过加工,便把这种生活状态美化和艺术化了。民族民间舞蹈的舞姿也多取自民间的劳作及生活习惯,但因动作被极大的夸张化了,从而形成了特殊的表演风格。这些都说明了舞蹈与戏曲是取材于生活的艺术。舞蹈在戏曲中是演故事的手段,同戏曲中的其他因素一样,最终都是为人物服务的。只是它作为一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