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文化冲击下教学反思

视觉文化冲击下教学反思

ID:6225390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07

视觉文化冲击下教学反思_第1页
视觉文化冲击下教学反思_第2页
视觉文化冲击下教学反思_第3页
视觉文化冲击下教学反思_第4页
视觉文化冲击下教学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视觉文化冲击下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视觉文化冲击下教学反思  摘要视觉文化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带动下,成为当今文学研究的热点,视觉性占据主导地位,其对教育领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本文重点对视觉化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几点思考及建议。关键词视觉文化教学视觉化反思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TeachingReflectionundertheImpactofVisualCultureMAXiaojing(CollegeofMathematicsandInformationScience,ShaanxiNormalUniversity,Xi’an,

2、Shaanxi710062)AbstractVisualculturedrivenbytherapiddevelopmentofinformationtechnologyhasbecomeahotcontemporaryliterarystudies,visualdominance,itsimpactonthefieldofeducationcannotbeignored.Combinedwiththeconceptofthenewcurriculumreform,thispaperfocusesonvisualization

3、applicationsinteaching,putforwardsomethoughtsandsuggestions.7Keywordsvisualculture;teaching;visual;reflection1视觉与视觉文化“视觉文化”一词最早是出现在文学艺术领域的,视觉冲击对文学艺术的影响一直是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关于“视觉文化”的定义《中国近现代文学艺术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指运用可见的形象来表达、理解和解释事物的能力及有关知识,如电影、电视、戏剧、雕塑等,学术界对于视觉文化的解释有很多种。比如:南京师大张舒予教

4、授将“视觉文化”定义为:“以图像符号为构成元素,以视知觉为外在表现形式的文化统称为视觉文化”。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学者W.J.T.米歇尔的观点是:“视觉文化是指文化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的感性主义文化形态”。以上关于视觉文化的定义虽有不同,但本质上要说明的问题是一致的,即:视觉文化是建立在视觉形象基础上的一种感知。近年来,中国的视觉文化研究过于简单地作出了从“语言转向”到“视觉转向”、“图像转向”的判断,其实两者并不属于同一理论层面,简单地将“视觉”等同于“图像”。①为此,产生很多消极因素,我们需正

5、确应用视觉理论,发展视觉研究。2视觉化应用在教学中的几点思考72.1直观性的应用视觉化的方式能够突破视觉的限制,弥补语言和文字的缺陷,通过图像和符号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在教学中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例如: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内容的表现形式有很大关系。中学数学几何课程提供了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丰富的图形材料。图形的作用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逻辑系统,从而发展完善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具体应用中要避免陷入图像与文字、观看与阅读的二元对立,要图文结合,数形结合,互推互补。2.2视觉化内容的选择被视觉化的内容往往包含着制作者本人对

6、内容的理解和建构,可以视为语言文字的延伸之物。“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说明图像的优势所在。但是,试想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视觉化的过程是否可以理解为某种意义上的思维限定,从这个角度来讲教师的视觉化教学设计是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这里要明确一点,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特定的事物以视觉化的形式呈现,是对文字描述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若是将泛指的事物视觉化了,则是某种意义上的思维的限制,为了促进学生视觉思维能力的发展,尽量先鼓励学生主动进行视觉思考,再作必要补充。2.3内容与形式的权衡7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

7、素的总和,也就是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它们所规定的事物的特性、成分、运动过程和发展趋势的总和。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过去教师只需要“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可以实现整个教学过程,课下教师更多的时间花在对教材的研究上,课上则重在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和扩充。现在有了信息技术的帮助,教学资源逐渐丰富,教学模式不再单一。很多教师课下更注重于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课上则侧重于展示教学设计,表面上看是帮助学生理解,实际上是简化思维过程,跳过了某些思考的环节,降低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盲目追求媒体技术的视觉化效果

8、,而忽视内容本身的教学意义。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不仅是对立统一的,而且是相互作用的关系。不能忽视内容,要选择、利用和创造适当的形式,来促进内容的发展,把充实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结合起来,为教学服务。3视觉化对教学的启示3.1拒绝“被视觉化”7视觉化的内容在教育教学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