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探析

隧道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探析

ID:6229070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7

隧道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探析_第1页
隧道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探析_第2页
隧道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探析_第3页
隧道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探析_第4页
隧道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隧道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隧道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探析  摘要:现代隧道工程的建设,均采用了世界先进的施工工艺和设备,从而给工程测量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结合施工测量工程实践经验,介绍了隧道施工测量的技术和方法,探讨了新技术、新方法在隧洞施工测量中的应用。通过工程实践总结,对隧道施工测量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关键词:隧道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探讨1隧道工程测量在施工阶段的定义隧道工程测量在施工建设阶段,根据隧道施工要求的精度和施工顺序进行相应的测量,首先根据隧道线路的形状和主洞口、辅助洞口、转折点的位置进行洞外施工控制网和洞口控制网的布设及测量,再进行中线进洞关系的计算及测量,随隧道向前延伸而阶段

2、性地将洞内基本控制网向前延伸,并不断进行施工控制导线的布测和中线的施工放样,指导并保证不同工作面之间以预定的精度贯通,贯通后进行实际贯通误差的测定和线路中线的调整,施工过程中进行隧道纵横断面测量和相关建筑物的放样,以及进行竣工测量。2隧道施工测量技术5建立洞内平面和高程控制。洞内平面控制:在洞内设立主副导线环,测角以方位观测为主,测边以光电测距仪为主,洞内中线点根据洞内平面控制点来测定,中线点的高程可根据洞内水准点来测量。为了提高测量精度,洞内导线形式采用直伸型光电测距,全闭合导线环,用电子全站仪测设,角度平差采用简易平差法,坐标闭合差采用坐标简易平差法,为提高测量

3、效率和控制隧道超欠挖,采用APS测量系统(隧道炮眼及断面自动测设仪,包括一台电动经纬仪、一台无反射测距仪和一台AST计算机)精确布孔,随时检查超欠情况,修改开挖轮廓,进行隧道开挖控制。洞内的水准测量由洞口高程控制点,向洞内布置,洞内水准测量根据洞口高程控制点测定洞内各水准点的高程,以此作为施工的依据,并须定期复核。三角高程:采用徕卡1201(1s)将高程带到隧道的进口,再进行出口联测,同时和相邻水准控制点联测,观测方法:采用四个测回。三角高程的闭合差小于20KL(L为往返测段,符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为km)。水准联测使用仪器为苏光DSZ2国家32倍水准仪和5

4、m铝合金普通塔尺。观测方法:在通视良好的前提下进行水准复测,采用5m铝合金普通塔尺黄面观测,两台仪器同时观测,每站的高差不得大于2mm,依次来保证观测的精度,高程的闭合差小于20KL。2.1围岩监控量测5围岩位移变形的监控量测是新奥法施工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好开挖工作面的地质调查与素描,记录与围岩稳定状态有关的地质现象,量测围岩变形量,以判定围岩的稳定性,预见事故和险情,对支护参数、予留变形量以及开挖方法的正确性进行检验。鉴于此,本合同段监控量测拟定如下方案。1)量测测点设置。全隧道均布设测点进行观测。2)测量内容。所有测点都作水平收敛测量和拱顶下沉测量,除了用仪

5、器量测位移外,每个测点都作肉眼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作为位移量测的补充。3)测点布设方法。(1)洞身段测点布置方法。上半断面设一条水平收敛基线和两个下沉观测点,下半断面开挖后增加一条水平量测基线。(2)洞口段测点布置方法。洞口段在拱部设两个拱顶下沉观测点,观测拱顶沉降情况,另在拱腰设一条水平量测基线,必要时在靠山侧埋设三点位移计,观测山体位移动态,在地表设置地表下沉观测点。(3)量测仪器。拱顶下沉测量:精密水准仪和钢卷尺。收敛测量:收敛计(铁科院西南所)。三点位移计:自行加工,量测用百分表测量。地表下沉测量:精密水准仪和塔尺。2.2量测方法分析51)测点埋设:拱顶下

6、沉测点用钢筋加工,一端用水泥砂浆埋入岩体,另一端可以悬挂钢卷尺。水平收敛量测的测点自行加工,埋设测点时两边测点保持轴线方向基本一致,埋设牢靠,测点设明显标志,测站里程设标志牌,测点一旦破坏,及时补埋。拱顶下沉量测的后视测点设2个,设在围岩稳定牢靠的部位,并和地面水准点建立联系,当数据异常时校验后视测点是否移动。2)埋设时间。开挖以后,岩体变形发展很快,故尽快埋设测点,在滞后于开挖面一个循环进尺后即埋设,尽快读取初读数。3)量测频度。距开挖面8m内,每天量测1次~2次,距开挖面8~16m范围内每天量测1次或2天量测1次,距开挖面16~24m,每3天量测1次,距开挖面2

7、4m以上,每周量测1次,当变形完全稳定后,每两周量测1次。4)量测方法。拱顶下沉量测,量测断面间距IV类及IV类以上围岩40m,III类25m。根据前后视差值可得到被测拱顶点的相对高程,不同时间的拱顶测点的相对高程差即为拱顶位移变化。收敛量测,每次测读时用收敛计与测点联结,张紧收敛计钢尺,读取百分表读数,前后两次读数差,即为净位移变化。55)测资料记录与整理。量测时及时记录量测读数,并立即计算出拱顶下沉变化及净空收敛变化值。其中差值为相邻两次量测时间内的位移变化,累计变化值是指某一次量测值与初始读数间的总位移量。根据位移变化记录,及时画出位移时间变化图,据以判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