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县北山镇下泉山滑坡体平面位移监测方法探析

青田县北山镇下泉山滑坡体平面位移监测方法探析

ID:6229204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07

青田县北山镇下泉山滑坡体平面位移监测方法探析_第1页
青田县北山镇下泉山滑坡体平面位移监测方法探析_第2页
青田县北山镇下泉山滑坡体平面位移监测方法探析_第3页
青田县北山镇下泉山滑坡体平面位移监测方法探析_第4页
青田县北山镇下泉山滑坡体平面位移监测方法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青田县北山镇下泉山滑坡体平面位移监测方法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青田县北山镇下泉山滑坡体平面位移监测方法探析  摘要:由于气候的变化、观测时间、经济效益等因素,根据不同的情况,在同一测区平面位移监测投入了两种不同的监测方法:GPS网和极坐标法。本文结合青田县北山镇泉山村下泉山自然村的滑坡体平面位移监测探讨交叉投入两种监测方法的可行性。关键词:GPS网;极坐标法;变形监测中图分类号:X830文献标识码:A1工程概况6泉山滑坡体位于正在兴建的滩坑水电站水库的左岸,在青田县北山镇人民政府的东南侧,距滩坑水电站大坝直线距离约为4.5km,隶属于青田县北山镇泉山村下泉山自然村。该滑坡体呈东北方向展开,面积约为

2、0.29km2,平均厚度约21m,总体积约610×104m3,为一个大型的岩质古滑坡。由于库水位高达160m及北山镇复建工程对山体进行开挖和填土的影响,经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滑坡工程地质勘查认定,大部分滑坡体将被水淹没,滑坡体有可能产生整体或局部性失稳,成为规模大、危害性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为阻止古滑坡的复活,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已经采取了治理滑坡的措施:采用工程支挡加固和峡口堵填堵住滑坡四周基岩山体中的地形缺口,利用这些稳定的基岩山体和工程构筑物作为支挡力源,进行滑坡前缘区坡脚填方反压,以阻止滑坡的失稳,确保滑坡区场地的整体稳定,而

3、且正在紧张的施工中。为确保北山镇复建后建筑物和人身的安全,全面掌握滑坡体的相关特征信息,判定滑坡体的稳定性和发展趋势,并指导治理工程的施工,当然要以监测为首,做到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边监测。2监测方法的拟定青田县北山镇下泉山滑坡体监测工程是一个大型综合性监测项目,监测方法采用地面和地下变形监测、地表和地下水动态监测等综合监测,近期治理工程安全监测和长期防治效果监测,各种监测成果相互印证,使变形监测成果更加可靠,能更好地掌握监测区滑坡体变化。本文只对滑坡体变形的平面位移提出一些看法。6由于该监测区位于海拔250米的山凹里,山坡下滩坑水

4、电站水库已经蓄水,四周树木高大,使这里气候多变,难以捉摸。特别是在雨季里,云雾缭绕,长时间处于能见度极低,通视极差。为了不受天气变化的影响,滑坡体平面位移监测采用GPS法,该方法全天候,但由于四个监测控制点在滑坡体外围,路远山陡,完成六个监测点要一天,速度慢观测时间长。但是在光照、通视、气候条件好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投入使用观测速度较快,采用边角测量的极坐标法,完成六个监测点仅要两小时。由于该项目监测时间五年,监测周期为20天一次,监测时间长,次数多。鉴于目前的经济形势,如果合理的交叉投入以上两种监测方法,对本项目来说无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

5、选择。3监测方法的实施为了取保迅速有效的投入这两种监测方法,使它们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本次监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1.GPS网和极坐标法只对平面位移监测(GPS网沉降监测精度较低,本次采用二等水准观测。)2.监测控制点及监测点采用了观测墩,在观测墩中间装上强制对中装置,使对中误差减少到最小。3.根据设计要求,对GPS网和极坐标法各制定了一套操作和计算方法,使它们的精度都能达到监测要求。4.在第一次监测时同时使用GPS网和极坐标法,通过比较它们的监测数据来分析交叉投入两种监测方法的可行性。3.1平面监测控制点及监测点的布设监测控制点在监

6、测滑坡体外围的稳定岩体上或房顶上布设四个具有强制对中装置的GPS观测墩,点的编号依次用Ⅲ-1、Ⅲ-2、Ⅲ-3、Ⅲ-4顺序编排。监测点也同样采用观测墩,点号6分别为JC1S、JC2S、JC4S、JC5S、JC7S、JC8S。观测墩规格为:盘石1.0米×1.0米×1.0米,柱石上端0.3米×0.3米,柱石下端0.5米×0.5米,柱石高为1.2米。点位埋设稳固、视野开阔、便于对监测点的观测、有利于安全作业、能长期保存。实地用红漆在点的附近写上点号,并立上警示牌。3.2四等GPS网四等GPS网采用4台套GPS静态接收机,同时进行野外数据采集。外

7、业检验的合格基线,选取独立基线构成GPS网,数据预处理使用随机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检查和基线向量解算,对原始数据进行编辑、加工与处理,舍弃在复测基线边长较差、同步环闭合差、异步环闭合差检验中超限的基线。环闭合差及基线向量数据都符合《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中相应四等限差要求。3.3极坐标法仪器使用2″级全站仪(TC1202)进行监测,在Ⅲ-4设置测站,以Ⅲ-3为起始方向,以Ⅲ-1为检查方向,当固定角符合规范要求后方能进行监测点的观测。水平角观测三测回,垂直角单向观测三测回,边长单向观测四测回,每测回四次读数;

8、气象数据分别在测站、觇站上按《城市测量规范》(CJJ8-99)中四等导线测量要求采集、记录,并直接输入全站仪进行改正,边长还需加入仪器检定的加常数改正、乘常数改正、投影改正,水平角、垂直角、边长观测等各项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