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双阳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和对策

长春市双阳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和对策

ID:6229995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7

长春市双阳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和对策_第1页
长春市双阳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和对策_第2页
长春市双阳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和对策_第3页
长春市双阳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和对策_第4页
长春市双阳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和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长春市双阳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和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长春市双阳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和对策  摘要阐述长春市双阳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吉林长春;双阳区中图分类号S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1)21-0261-01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不断加大,大型农机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双阳区农业机械化新一轮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成为建设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1-4]。1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1.1农机

2、装备水平稳步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目前,双阳区农业机械总动力已发展到26.1万kW,平均每666.67hm2耕地拥有农机总动力1600kW,拖拉机保有量7475混合台,其中大中型558台,拖拉机配套农具15932台(部),机具综合配套比为1.0∶2.2。随着总量的增加,结构也得到进一步优化,水稻机动插秧机已发展到35台,谷物联合收割机发展到34台,玉米收割机发展到18台。1.2农机化作业水平大幅度提高,作业领域不断拓宽5机械化耕整地、播种作业水平持续保持45%和60%,特别是机械化收获作业水平有了突破性提高,

3、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3%,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农业运输、场上作业和后勤加工基本实现机械化和电器化,农村用工总量60%由机械完成。1.3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应用水平、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十一五”以来,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提前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推广应用了秸秆、根茬粉碎还田机、复式作业机、玉米精量抗旱播种机、化肥深施机、马骞镇压器等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实施了秸秆、根茬粉碎还田,灭茬旋耕施肥、起垄镇压,精量播种、深施化肥,播后重镇压等“节本增效”农机化新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

4、态效益。1.4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组织形式不断创新,服务功能明显增强目前,双阳区已注册的农机作业公司有2个,农机专业合作组织8个,全程农机化示范区20个,建设总面积6666.67hm2,农机固定资产在15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近80户,农机修理厂(点)76个,配件供应网点37个,供油站6个,管、供、修、培、推“五位一体”,功能齐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已经形成。51.5农机化投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机固定资产总值连年增长几年来,通过农机项目共争取中央和省农机补贴资金2950万元,拉动双阳区农民和农机合作

5、组织投入8079万元,目前全区农机固定资产总值已达2.3亿元。2存在的问题双阳区农机化发展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农机化整体发展不平衡,中部平原乡镇机械化基础好、发展快,南部半山区发展相对滞后,满足不了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二是土地集约化经营程度低,不利于农机大规模系列化作业,阻碍全程农机化发展进程。三是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缓慢,农机经营组织化程度低,不利于技术集成、设备配套和资源整合,服务功能不强。四是水稻机插、机收和玉米收获机械化仍是机械化发展的瓶颈。五是管理机构不健全,2001年乡镇区直机构撤消了区农机总

6、站,设农机服务中心,为农牧局基层事业单位,实际上8年来这个机构一直也未独立,只在农业局内设区编办根本不承认的农机科,不利于对省、市协调,争取项目和资金,也不便于对下指导工作,更不能很好地行使《农机化促进法》赋予农机管理部门的执法职能。3对策3.1组织创新,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5利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协会,通过专业协会实现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大力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使农机技术集成配套、资源整合,提高组织化程度和服务功能,促进土地合理流转,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

7、营。3.2建设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大力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2009年再建设全程农机化示范区20个,把示范区建设成现代农业的引导基地、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的示范基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保障基地,用示范区辐射、带动农机化整体发展。建立土地轮翻轮松的长效机制,实现以秋季整地复式作业为主,春秋结合的耕作方式;同时,大力发展复式作业和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提高地力,增加生产后劲。3.3抓关键技术环节,增加农机化投资大力发展水稻育插秧、收获机械、玉米收获机械和秸杆综合利用机械,解决制约粮食生产机械化的瓶颈问题。建

8、立以农民、农机合作组织为投资主体,财政资金扶持,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4参考文献[1]李洵.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3):271,274.[2]程曾忠.试述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河南农业,2010(12):54.5[3]孙凤奎,孙艳楠.试论科学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措施及对策[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0(5):30-31.[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