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慢”增长的多维观察

中国经济“慢”增长的多维观察

ID:6269347

大小:165.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1-08

中国经济“慢”增长的多维观察_第1页
中国经济“慢”增长的多维观察_第2页
中国经济“慢”增长的多维观察_第3页
中国经济“慢”增长的多维观察_第4页
中国经济“慢”增长的多维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经济“慢”增长的多维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经济“慢”增长的多维观察  摘要:近期,党和政府反复强调“稳中求进”,为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勒紧了缰绳,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慢”下来的中国经济不再是一个小概率事件,甚至可能成为常态。我们要用辩证思维和多维视角深刻理解经济的“慢”增长,将中央的科学决策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巨大动力,有效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办好实事,提升活力,促进国民经济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关键词:经济增长稳中求进观察  21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地刷新着奇迹,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78年的3645亿增长到2011年的471564亿,实现了年均9.9%的增长,是同期世界经济

2、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2010年,中国的GDP跃升到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这样的高速增长已经成为中国呈现给世界的一张强有力的名片,尤其是在世界经济深陷金融危机的2009年,中国以9.2%的增长率引领世界各国走出泥沼。但是,在中国几十年如一日“经济狂飙”的背后,各种隐忧也慢慢浮现出来。近期,党和政府反复强调“稳中求进”,为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勒紧了缰绳,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慢”下来的中国经济不再是一个小概率事件,甚至可能成为常态。这种剧烈转变自然会诱发关于中国经济社会是否真的需要“慢”下来的思考。  视角之一:政治逻辑21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增长在显著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的

3、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政治和社会问题,如腐败案件不断、收入差距扩大、道德滑坡等,这些问题都在有形无形地侵蚀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公信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总结我们党执政55年来的历史经验时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背后隐藏的逻辑是经济发展归功于政局稳定,而经济停滞不前或者“慢”增长则很可能归结于政府执政能力不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各地方政府为了避免被认为是失职,都在努力追求高增长。著名政治学家享廷顿认为:“把合法性建立在政绩基础之上的努力产生了可以被称作政绩困局的东西,由于它们的合法性是建立在

4、政绩的标准之上,威权政权如果不能有好的政绩,将失去合法性,如果政绩好了,也将失去合法性。”合法性虽然需要一定的政绩,或者说是经济增长的支持,但是合法性绝对不会和政绩一一对等。自2008年以来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就是最确凿的证据,虽然很多地方的经济增长率近年来依然很高,但是人民的不满情绪却在不断累积,并以群体性事件为突破口向政府和社会宣泄不满。这也印证了合法性并不由经济增长内生决定,因而政府完全没有必要为了获得所谓的执政合法性而不顾实际地追求快速发展。整个社会也应该抛弃唯经济快速增长是从的逻辑,放下对高增长率的偏爱,而更加注重人民的满意度,也即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这一执政基础。  从

5、某种程度上来说,过去简单依靠投资和出口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在使人民群众达到基本的生活要求之后,是不能继续满足人民群众共享更多经济增长利益的诉求的。因而,这种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在过去符合现状,却显然不再适合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交织的国际大背景下的中国。当下的中国社会需要的是一种可持续为人民群众带来切身利益的增长模式。这种模式因为要分配更多的经济增量好处给劳动人口,导致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所以比现在的增长速度要慢,但是却符合科学发展观精神。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为广大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切实的好处,这种好处不是简单的基础设施建设或者大量出口所能带来的,而是从根本上增加劳动者的收

6、入,实现扩大内需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因此,一个“慢”的而不是“快”的社会更可能分配给人民群众以利益,从而产生一个更和谐稳定的社会。21  总的来说,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并不需要一个高于10%的增长率作为其执政合法性的基础,最为根本和重要的是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经济的快速增长既非人民满意的必要条件,也非充分条件。百姓的满意感和幸福感才是执政基础的充要条件。因此,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更需要注重的是人民的满意程度,也就是要让尽可能广泛的人民群众享受到经济增长的好处,这需要的是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这样的转变因为伴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而不可避免导致经济放慢。这种放慢的阵痛并不意味

7、着经济的退化,反而预示着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从政治逻辑上来讲,一个“慢”的中国社会可能远比“快”的中国社会更适合当下的中国。  视角之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21  古往今来,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向来是历代朝廷想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从先秦的“郡县制”到元代的“行省制”,历代均在此问题上有所突破却又没有根本解决。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实行的是单一制,因而形成了一种条块结合的治理格局。具体而言,中央政府通过垂直与平行的两个权力系统对国家进行管理。垂直的权力系统就是由中央和省直接管理的纵向政权组织,就是通常所说的“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