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线路工程工艺设计标准库(土建部分).doc

电缆线路工程工艺设计标准库(土建部分).doc

ID:62777983

大小:15.39 MB

页数:25页

时间:2021-05-27

电缆线路工程工艺设计标准库(土建部分).doc_第1页
电缆线路工程工艺设计标准库(土建部分).doc_第2页
电缆线路工程工艺设计标准库(土建部分).doc_第3页
电缆线路工程工艺设计标准库(土建部分).doc_第4页
电缆线路工程工艺设计标准库(土建部分).doc_第5页
电缆线路工程工艺设计标准库(土建部分).doc_第6页
电缆线路工程工艺设计标准库(土建部分).doc_第7页
电缆线路工程工艺设计标准库(土建部分).doc_第8页
电缆线路工程工艺设计标准库(土建部分).doc_第9页
电缆线路工程工艺设计标准库(土建部分).doc_第10页
资源描述:

《电缆线路工程工艺设计标准库(土建部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表3-1电缆线路工程工艺标准库(土建部分)工艺编号设计要求施工工艺要点图片示例适用围电缆线路工程工艺标准库电缆土建工程工艺标准库排管工程土工程排管定位根据走向图确定排管的中心线,根据排管有支撑沟槽宽度为排管横新建电力排管断面尺寸和施工面的要求,并综合考虑围断面或工井的设计宽度两环境或障碍物的情况确定排管位置边各加1.10m计算03010101010301010101-T1排管基坑开挖根据排管断面尺寸和施工面的情况,进行机械挖土应格控制标高,新建电力排管开挖,开挖深度小于3m的沟槽采用横列板防止超挖或扰动地基,槽支护,开挖深度大于等于3m

2、的沟槽采用底以上20cm必须用人工0301010102钢板桩支护。修整。0301010102-T1基坑稳定及围采取的相关措施应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采用钢板桩支护时,其入新建电力排管和作业的安全,基坑围如有其他设施或障土深度(T)与沟槽深度(H)护处理碍物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论证并之比a大于等于0.35。钢0301010103采取相对应的保护措施板桩支撑的水平间距不大于2m。0301010103-T1..可修编...-回填土回填土应采用自然土,不能含有建筑垃圾应选择较好的土层或用黄新建电力排管或其他对混凝土有破坏或腐蚀作用的物沙填实,铺设防

3、止外力损质坏的警示带后再分层夯实0301010104复土至路面修复高度。0301010104-T1排管施工垫层应确保垫层下的地基稳定且已夯实、平垫层下的地基稳定且已夯新建电力排管整;若有地下水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垫层实、平整混凝土应密实,上表面应平整垫层混凝土密实,上表面0301010201平整0301010201-T1保护衬管垫块衬官应满足电缆敷设及施工的相关要求,管道必须分层敷设且每根新建电力排管垫块应根据图纸进行预制,垫块的制作误管材下的垫块不少于3敷设差应在限制的围,敷设的垫块应完好,并块,分层放置。,管材间上0301010202已达

4、到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垫块间距不大下两层的管材垫块应错开于1.2m放置,垫块与接头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00mm。0301010202-T1排管本体钢筋钢筋的绑扎应均匀、可靠,确保在混凝土绑扎的铁丝头应向弯;新建电力排管振捣时钢筋不会松散、移位;绑扎的铁丝钢筋的交叉点可每隔一根绑扎固定不能超出排管混凝土围相互成梅花式扎牢,但在边的交叉点,每处都应绑扎;箍筋转角与钢筋的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的末0301010203-T10301010203端应向弯;钢筋的底部和侧部均应安置水泥砂浆垫块;0301010203-T2..可修编...-支模模板应平整、表面

5、应清洁,并具有一定的模板与混凝土接触表面应新建电力排管强度,保证在支撑或维护构件作用下不破涂抹脱模剂;不得沾污钢损。模板尺寸不应过小,应尽量减少模板筋和混凝土。在浇注混凝0301010204的拼接,支模中应确保模板的水平度和垂土之前,模板部应清洁干直度;模板的拼接、支撑应密、可靠,确净无任杂质。模板接缝保振捣中不走模、不漏浆密,不应漏浆,表面平整。0301010204-T1混凝土浇筑、养混凝土应符合设计的强度等级要求,尽量混凝土运输至浇注处如出新建电力排管采用商品混凝土;在浇筑前,混凝土应搅现离析或分层现象应对混护拌均匀,满足相关的技术标准

6、;浇筑时应凝土进行二次搅拌。混凝分层,并振捣密实;混凝土浇筑后应平整土的倾落高度不得超过表面并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保证本体混2m,大于2m时应采用滑槽凝土强度正常提高。或导管;混凝土的搅拌最0301010205-T1短时间应符合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0301010205验收规》的规定。在采用插入式振捣时,混凝土浇注的厚度是振捣器作用部分的1.25倍;排管部分的混凝土必需分层浇注。捣固时间应控制再25~40s,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非开挖拉管工程管线地质勘探查明管道拟穿越地段的土层结构、分布特具有相关专业资质单位实新建电力

7、排管征和工程地质性质,地震设防烈度,提供施。调查土的物理力学性指标查明管道拟穿越地段的土查明管道拟穿越地段的建筑基础、地下障层结构、分布特征和工程0301010301碍物及各类管线的平面位置和走向、类型地质性质,地震设防烈度,名称、埋设深度、材料和尺寸等,其中包提供土的物理力学性指0301010301-T1括已建和市政规划要求标,并对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可修编...-导向轨迹控制地面始钻式的入、出土角一般为6°~20穿越地下土层的最小覆盖新建电力排管°;坑始钻式的入、出土角一般为0°。深度应大于钻的最终回扩第一段和

8、最后一段钻应是直线的,即没有直径的6倍;入、出土点垂直弯曲和水平弯曲,这两段直线钻的长与拟穿越的第一个障碍物度不宜小于10m。之间的距离(如道路、沟0301010302导向轨迹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