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结构设计

有线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结构设计

ID:6289958

大小:1.10 MB

页数:58页

时间:2018-01-09

有线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结构设计_第1页
有线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结构设计_第2页
有线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结构设计_第3页
有线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结构设计_第4页
有线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结构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线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结构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技术资料有线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结构设计1.数字电视传输基础具有一定含义的字母、数字和符号等数字信号的组合称为数据,以传输数据业务的通信方式称为数据通信。数据通信和数字通信不同,数字通信是把原来的模拟信号经过数字化处理变为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到接收端再转换成模拟信号。1.1数字信号传输中的衰落与干扰这里只介绍有线传输中遇到的衰落与干扰。⑴路径损耗同轴电缆传输时,由于电缆内外导体都在一定的电阻,再加上绝缘体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漏电流,使得高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有一定的损失,这种信号的衰减与电缆的使用年限及环境温度有关,使用时间长、环境温度高衰减增加。光纤传输时同样有光链路损耗,包括光纤的吸收损耗、

2、散射损耗、熔接损耗等。⑵脉冲干扰脉冲干扰就是由于灯的开关、汽车的点火装置、大功率的电磁设备等引起的时间短促而功率较大的电脉冲,它对数字信号的传输不利,会引起一连串的误码,是数字信号传输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此外还有同频干扰、邻频干扰等。⑶抖动与漂移抖动体现了数字信号传输过程中的一种瞬时不稳定性。它是数字信号各有效瞬间相对标准时间位置的偏差,偏差的时间范围称为抖动幅度,偏差的时间间隔对时间的变化率称为抖动频率。抖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输入信号脉冲在某一平均位置左右变化,二是提取的时钟信号在中心位置上的左右变化。漂移定义为数字信号在特定时间(例如最佳提取时刻)对其理想参考时间位置的长时间偏移,

3、这里的长时间是指变化频率低于10HZ的长期相位变化,ITU-TG。810建议规定变化频率高于10HZ的短期相位变化称为抖动,而变化频率低于10HZ的长期相位变化称为漂移。漂移会引起传输信号在时间上偏移理想位置,使输入信号比特在判决电路中不能正确识别,从而产生误码,而大幅度的漂移终将转化为滑动损伤。⑷反射干扰电缆的物理损伤,接头的氧化进水,干线空闲端口没接假负载,分配器有空口没有接假负载等。这些都造成网络失配而产生反射,形成反射干扰。⑸马赛克现象在数字电视画面上由于传输误码的增多会出现方块型图象丢失,丢失图象的方块里充满噪声,这种现象称为马赛克现象。58技术资料1.1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数

4、字信号传输可分为基带传输和载波传输两类。所谓基带传输就是把数字信号经过码型变换,变为适于传输的码型,并经过发送低通滤波器滤除部分高频分量,经过光纤、电缆、双绞线、或微波等进行传输。而载波传输则是用原始数字信号改变载波的某一参数(如载波的幅度、频率或相位)实现频谱的搬移(这个过程称为调制),然后将携带的数字信号的载波送入有线、卫星或地面无线(包括微波)信道去传输,这就是数字信号的传输。⑴基带信号与信道特性数字基带信号的典型波形是二进制矩形脉冲信号,对于单脉冲矩形信号的频谱分析表明,其频谱函数分布于整个频率空间而主要能量集中在直流和低频段,进一步对二进制随机脉冲序列的功率密度的分析表明,它

5、包括了连续谱和离散谱两部分,其中连续分量总是存在的,而离散分量是否存在则与信号码元出现的概率和码元的带宽有关。传输信道的频率特性总是有限的,即有上下限频率,超过此界限就不能进行有效的传输。如果数字信号的频谱特性与传输信道的频谱特性很不适应。那么信号中的很多能量就会失去,信噪比会降低,使误码增加,而且还会给邻近信道带来很强的干扰。因此,在基带传输中要对数字信号进行某种处理以适应传输信号特性。⑵改变编码码型改变编码码型是基带数字处理的一种常用方法,它是把符号“1”,“0”转移成多种传输码型,使码流的频谱向中频集中。如图所示:图中归零码(RZ)用有脉冲表示“1”、无脉冲表示“0”;非归归零N

6、RZ-L高电平表示“1”,低电平表示“0”;NRZ-M用有电平变化表示“1”(包括由低电平跳变为高信息码元11000110RZNRZ-LNRZ-MNRZ-S双相码-L双相码-M双相码-S58技术资料Miller各种传输码型电平或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无电平变化表示“0”;而NRZ-S则相反,它是以电平交替变化来表示“0”,电平不跳变表示“1”。以上几种码都是利用电平的关系来表示原来的二进制符号。双相标志码本身带有同步信息,每隔一个周期就会有一次电平转换,很容易得到解码时钟,但所需要的带宽大。双相码-L将每个周期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低电平在前,高电平在后表示“1”,低电平在后高电平在前表示“

7、0”;双相码-M与前一比特符号有关,每比特前半周期电平总与前一比特后半周期的电平不同,本周期内用两状态相同表示“1”,不相同表示“0”。比较这几种码型可以看出,不同的编码方式具有不同的频谱特性。一般来说,码流中相邻两个电平转换之间的最大距离越小,高频上限频率就越高。密勒(Miller)码是对双相码的改进,其编码方法是“1”在比特周期中心发生电平转换,紧接在“1”后面的“0”就不发生电平转换,紧接在“0”后面的“0”在比特周期开始的边界上发生电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