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及电能》的教学设计

《化学能及电能》的教学设计

ID:6314225

大小:648.1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10

《化学能及电能》的教学设计_第1页
《化学能及电能》的教学设计_第2页
《化学能及电能》的教学设计_第3页
《化学能及电能》的教学设计_第4页
《化学能及电能》的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学能及电能》的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设计环节一:明确本课学习目标1.初步掌握原电池的概念和形成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原理。2.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3.通过对原电池工作原理及条件的探究,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4.利用实验进行探究,树立绿色化学理念,培养科学发展观,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环节二。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从对“火力发电”进行完整透彻的剖析入手,提出如何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引入新课学习。2、通过的化学实验,帮助学生探究和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并认识其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3、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设计装置示意图,并根据示意图进行分组实验、小组讨论,判

2、断哪些装置可以形成原电池,最终得出构成原电池的条件的结论。4、通过课本上的实践活动——水果电池的制作,实现本课教学内容的应用和延伸,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环节三。教学开展过程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新思维(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①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关于电力在当今社会的应用和作用,提出问题:物质中的化学能在什么条件下能转化为电能呢?又是如何转化的呢?②多媒体呈现2001年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和火力发电的相关图片、影响和图表,引导学生分析燃烧的氧化还原本质及其能量的变化。(2)建立新思维,提出新的研究任务①什么是火力发电,火力发电的原理是什么?②指出火电站

3、中从开始到结束能量是怎样转化的?③火力发电的利与弊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回答完后,用ppt进一步归纳)利:1、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廉价方便;2、电能清洁安全,又快捷方便,节省时间。弊:1、排出大量温室效应气体(CO2)和废气(SO2),能导致酸雨;2、产生废渣(有毒金属和致癌化合物)、废液;3、能量转化效率低。4、与低碳经济相悖思考与交流:假设你是电力工程师,面对这些利与弊,你会如何应对呢?学生回答:a、改进火力发电b、研究新的发电方式教师总结:用多媒体呈现,方式之一就是尝试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就像电池。其好处就是减少中间环节能损,高效、清洁利用燃料,不浪费能源,更方便。我国自主研发的燃料电

4、池车普通干电池生活中的电池神舟六号燃料电池发电系统风云-3卫星上的电池摄像机专用电池燃料电池2、师生互动,传授新知(1)原电池的原理教学:问题引导、实验探究、动画模拟、讨论交流、归纳总结。①设置阶梯式问题,对学生进行探究思路引导。问题1:氧化剂和还原剂直接接触进行反应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经过一系列能量转换环节才能转化为电能。那么要使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不经过热能,而直接转化为电能,所要解决的第一问题是什么?问题2:若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开在不同区域进行,那么,怎样架设桥梁使电子从还原剂区域转移到氧化剂区域,同时形成电流?问题3:怎样知道所架设的桥梁中有电子流过?如何从电学角度考虑仪器选

5、择和组装问题?②实验探究:原电池及其原理。环节四。合作探究第一小组:实验探究一锌片铜片实验2:铜片插入稀硫酸中实验1:锌片插入稀硫酸中实验记录与报告实验序号实验1实验2实验步骤锌片插入稀硫酸铜片插入稀硫酸实验现象思考问题寻找答案问题1:反应中哪种物质失去电子?哪种物质得到电子?问题2:Zn是通过什么途径将电子转移给溶液中的H+的?问题3:怎样想办法让这种电子的转移变成电流?组内交流列出想法A第二小组:实验探究一AA稀硫酸锌片铜片稀硫酸锌片铜片实验3: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插入稀硫酸中实验4:锌片和铜片导线连接插入稀硫酸中,导线间接上电流表实验记录与报告实验序号实验3实验4实验步骤将锌片和铜片用导

6、线连接,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在导线之间接入灵敏电流计,观察现象。实验现象  思考问题寻找答案问题1:反应中哪种物质失去电子?哪种物质得到电子?问题2:电子从Zn到溶液中H+经历了哪种途径?问题3:导线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问题4:电流计在这个过程中起什么作用?组内交流列出想法 ③师生互动、分析现象、总结规律: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教学:分组实验、比较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①分组实验:实验探究二实验序号第一小组:实验①②③④实验装置①   ②  ③   ④能否构成原电池能能不能不能构成原电池

7、条件一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实验序号第二小组:实验⑤⑥⑦实验装置⑤    ⑥    ⑦       能否构成原电池 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二 实验序号第三小组:实验⑧⑨实验装置⑧  ⑨能否构成原电池构成原电池条件三 ②交流讨论:各组同学相互交流自己的实验情况及解释与结论。环节五、归纳总结:原电池的构成条件:1.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作电极;2.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中;3.形成闭合回路。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