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浙江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ID:6338636

大小:177.0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8-01-10

浙江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_第1页
浙江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_第2页
浙江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_第3页
浙江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_第4页
浙江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浙江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浙江省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二○一二年七月目录1项目背景11.1任务来源11.2标准起草单位和起草人11.3工作过程12标准制订的必要性23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44标准内容的制定依据44.1标准适用范围44.2标准的技术依据44.3标准的框架确定54.4术语与定义64.5关于用地方式、暴露途径和敏感人群的规定64.6关于风险评估模型的选定124.7关于模型参数值的确定224.8污染物性质参数及定值方法284.9风险表征相关技术规定294.10基于风险的修复限值305标准实施的社会环

2、境效益与经济技术分析316标准实施建议326.1与现行法律法规及其它相关标准的关系326.2实施本标准的管理措施及建议32附件一引用的标准规范清单331项目背景1.1任务来源为加强污染场地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土壤环境管理,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规范污染场地的风险评估技术要求,为贯彻党中央、环保部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指示,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部署开展一系列“811”环境保护行动的号召,配合《浙江省清洁土壤行动方案》的顺利实施,浙江省环保厅设立了《浙江省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编制研究》项目,由浙江省环

3、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承担课题研究工作。在《浙江省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编制研究》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浙江省技术监督局下达了《浙江省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省地方标准的起草任务,已将《浙江省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的制订列入《2012年第二批浙江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浙质标发[2012]194号)。1.2标准起草单位和起草人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为《浙江省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省地方标准的起草单位,协作单位为浙江省固体废物监督管理中心。主要起草人员为:韦彦斐、顾震宇、裘知、钟重、孙福成

4、;参加制定工作有:张宇、韩立、孙营军、俞森锋。1.3工作过程为保证本标准的制定质量,力求标准符合科学发展与切合实际,使《浙江省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具有可操作性,标准实施后能对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的实施和开展具有指导作用,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在开展大量资料收集、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参考国内、外有关经验,并广泛听取国内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员、相关专家的意见,经过多次讨论研究和反复修改,起草编制完成《浙江省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征求意见稿。主要开展工作

5、情况如下:1.3.1成立标准起草小组34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于2010年7月中旬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讨论、研究制定标准的工作方案和工作程序,确定《导则》的基本框架。成立标准起草小组,确定韦彦斐主持本标准起草工作,明确小组人员工作任务,要求各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开展调研及相关实验、搜集相关数据、标准,及时参与标准稿的讨论、修改。1.3.2制定工作计划2010年7月下旬,制定了起草标准工作计划,对各工作过程与步骤作出安排,要求起草小组在规定时间按进度完成起草和修改标准稿、撰写标准编制说明、对照国内外现有

6、的污染场地风险评估体系、征求专家及环保公司的意见等工作。1.3.3标准编制研究2010年8月-2011年5月,收集国内外的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整理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风险评估技术参数及相关数据来源,对比现有的国内外风险评估技术体系的优缺点,获得了较充分《导则》起草所需的数据信息。1.3.4标准的起草2011年6月-7月,在开展了充分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标准起草小组分工编制了《浙江省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标准初稿,并在起草小组内部征求意见,由标准主持人统稿。1.3.5标准征求意见稿的

7、形成2011年8月2011年12月,期间召开了2次专家咨询会征求意见,另外,还通过函审的形式向有关专家和环保公司征求意见,对标准稿共开展了三轮修改,主要对《导则》标准初稿中的毒性参数、暴露评估模型、修复限值计算等关键环节进行了层层把关,形成该标准征求意见稿。2标准制订的必要性34在工业化进程中,主要的工业产业如采掘业、冶炼、石油、化工、皮革、金属加工等都会造成污染问题。另外,化学品(如杀虫剂)的不当使用、化学品的储存和运输、居民的生活垃圾等都带来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污染。污染场地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对人体健康

8、的危害,土地价值的降低,农业用地或城市用地的减少,污染场地引发的严重的责任纠纷问题,巨额的处理经费支出,等等。这些都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场地污染有很大隐蔽性、滞后性和持久性,污染通常存在于土壤并通过土壤转移,变化和移动非常缓慢(几年甚至几十年),污染只有触及受体时才可能会被发现。发达国家对污染场地管理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形成各自的污染场地的管理模式,模式的共同之处都是经过这样一个管理流程:疑似污染场地的发现,场地的初步调查、初步筛选确定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