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ID:6359232

大小:237.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1-11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_第1页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_第2页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_第3页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_第4页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第二节植物检疫植物检疫:由国家颁布具有法律效力的植物检疫法规,并建立专门机构进行工作,目的在于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人为地从国外传入国内,或从国内传入国外,或传入以后限制在国内传播的一种措施,以保障农业生产的安全发展。蚕豆象--日本传到我国(军马马料)美国白蛾--美国传到我国(飞机)湿地松粉蚧--美国传到我国(人为)稻水象甲--国外传到我国烟粉虱--国外传到我国一、检疫类型对外检疫:进口和出口检疫对外检疫:国内检疫(省、市、县的邮局、铁路、公路、民航、港口等)二、检疫对象检疫对象:指可人为地随种子、苗

2、木、农产品和包装物等运输,作远距离传播的且有危险性的病、虫和杂草。(每年都要颁布)三、检疫体系国家有关植物检疫法规的立法和管理由农业部负责。(1)口岸检疫-国家出入境质量检验检疫局;(2)国内农业检疫-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检疫机构部门(县、市、省、自治区);(3)国内林业检疫-同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检疫机构部门(县、市、省、自治区)。四、检疫法规国际性法规与公约:《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动植物检疫和卫生措施协定》(SPS)。我国植物检疫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1991年人大通过)、《植物检

3、疫条例》(1983年国务院颁布)。其他有关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第三节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在与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前提下,运用农业栽培管理措施,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天敌的繁殖,而不利于某些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直接或间接地抑制虫害的发生与危害的方法。一、理论基础农田生态系由栽培植物(寄主)、害虫、环境因子(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3个最基本要素组成。寄主是害虫赖以生存和繁殖的物质基础,又是害虫栖息场所,与害虫互为环境,又

4、共同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当环境适宜于害虫发生,就会形成猖獗为害,否则种群发生受到抑制。二、防治方法1.改革耕作制度:(合理套种、间种,诱集作用或驱避作用)。2.选用无虫种苗和抗虫品种:(不选择性、抗生性、耐害性)。3.合理灌溉和施肥,提高抗虫能力:(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恶化土壤中害虫生活条件、直接杀死害虫)。4.调节播种期和收割期:(避害作用,切断食物链)。5.清洁田园,加强田间管理:(精选良种、及时培土、适时灌溉、及时中耕、顶摘心等)三、防治作用直接杀灭害虫、切断食物链、耐害和抗害作用、避害作用、诱集作用、恶化害虫生境、创造天敌繁

5、衍的生态条件四、农业防治法评价优点:主动措施,将害虫消灭在农田以外或为害之前;结合作物丰产栽培技术,不增加防治害虫的劳动力和成本;利用越冬期、抗虫品种、改变耕作制度和改造生态环境,对害虫彻底控制,其他方法无法达到;有利于天敌生存,无污染的环境。缺点:某种措施对一些害虫有效,而对另一些害虫数量可能导致上升;措施有明显的地域性;不能作为应急措施,在害虫爆发时显得无能为力。第三节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利用生物或生物代谢产物来控制害虫数量,以达到压低或消灭害虫(病害、杂草)的目的。一、天敌类型(1)天敌昆虫(捕食性天敌18目200科,寄生性天

6、敌5目90科,商品化天敌产品100多种);(2)细菌(90多种,如Bt、乳状芽孢杆菌、球形芽孢杆菌);(3)真菌(800余种,如绿僵菌、白僵菌);(4)病毒(1690余种,如核型多角体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和颗粒体病毒、棉铃虫NPV,斜纹夜蛾NPV,小菜蛾GV,马尾松毛虫CPV);(5)立克次体(摇蚊微立克次体);(6)原生动物(蝗虫微孢子);(7)其他微生物:藻类、酵母菌、线虫(DD-136线虫)、噬菌体;(8)其它(鸟类、爬行类、蛛形纲、两栖类)。二、代谢产品(1)昆虫激素(性信息素、脱皮激素、保幼激素)(2)杀虫素(阿维菌素、

7、多杀菌素、Bt、棉铃虫多角体病毒)(3)昆虫不育性(辐射不育、化学不育、遗传不育)(4)植物抗性(引诱剂、驱避剂)(5)内疗素三、理论基础农田生态系统中,存在天敌和害虫对立和统一的关系。(食物链、食物网、天敌跟随现象)四、生物防治评价优点:(1)有效控制害虫;(2)减少环境污染;(3)降低农业成本,增加农业收入(植保部分1/3-1/2)。缺点:(1)控制不迅速,药效慢,难于对付爆发性害虫;(2)制剂、天敌不易成批生产(相对化学农药),季节性强;(3)使用方法不简便和效果不稳定。第五节物理机械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应用各种物理因子和机械

8、设备来防治害虫的方法。包括光学、电学、声学、力学、放射物理、航空、人造卫星、神舟飞船等。防治方法一、人工器械捕杀铁丝钩--天牛梳茧器--松毛虫二、诱集和诱杀(1)灯光诱杀;(2)食饵诱杀;(3)潜所诱杀;(4)作物诱集。三、阻隔法(1)套袋(桃蛀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