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安市城市品质提升绿色交通建设PPP项目-项目建议书

某某安市城市品质提升绿色交通建设PPP项目-项目建议书

ID:63946633

大小:545.54 KB

页数:43页

时间:2023-08-26

上传者:13760663702
某某安市城市品质提升绿色交通建设PPP项目-项目建议书_第1页
某某安市城市品质提升绿色交通建设PPP项目-项目建议书_第2页
某某安市城市品质提升绿色交通建设PPP项目-项目建议书_第3页
某某安市城市品质提升绿色交通建设PPP项目-项目建议书_第4页
某某安市城市品质提升绿色交通建设PPP项目-项目建议书_第5页
某某安市城市品质提升绿色交通建设PPP项目-项目建议书_第6页
某某安市城市品质提升绿色交通建设PPP项目-项目建议书_第7页
某某安市城市品质提升绿色交通建设PPP项目-项目建议书_第8页
某某安市城市品质提升绿色交通建设PPP项目-项目建议书_第9页
某某安市城市品质提升绿色交通建设PPP项目-项目建议书_第10页
资源描述:

《某某安市城市品质提升绿色交通建设PPP项目-项目建议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目录II第一章项目背景1第二章项目概括62.1项目名称62.2项目建设期62.3实施机构62.4编制依据6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第四章建设内容与规模15第五章项目投资规模与资金筹措165.1项目投资规模165.2资金筹措16第六章工期安排17第七章节能专篇197.1节能减排依据和原则197.2节能措施197.3节水措施22第八章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248.1环境保护目标248.2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248.3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和对策25II 8.1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论31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329.1主要危害因素分析329.2劳动安全措施349.3消防措施37第十章结论与建议40II 第一章项目背景一、某某市道路发展背景1、某某市道路建设现状“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和宜春市交通运输局的正确领导下,“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得以较好实施,全市陆路水路运输有了长足发展。公路网结构:全市23个乡镇(街道),全部实现了通三级以上公路,路面全部实现了油路化;全市304个行政村,全部都有公路相连。逐步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以乡镇为支点、辐射到村、组的农村公路网络。截止2014年底全市农村公路共有2475.565千米,其中,按行政等级分,县道212.2千米、乡道591.95千米、村道1651.465千米、专用公路1.95千米。水泥(沥青)路为1463.342千米(省、县、乡、村道),全县298个行政村通水泥(油)率达100%,自然村通水泥(油)率达60%。公路建设:省道大中修12.365公里(S222宋水线公路);改造G320线大城至杨圩段53.807公里;县道6条84.003公里(分别为华杨线28.136公里、新临线27.667公里、黄付线6.988公里、喻棠线9.906公里、伍学线2.5公里、奉高线8.906公里)。农村公路改建和升级改造县道6条44.1公里(分别为聂圩至团结水库2.1公里、三桥至冷水坑3.5公里、狗麻塘至江东13公里、杉林至莲花塘12.5公里、石脑至马塘10.7公里、庆新至黄沙2.3公里),改造县、乡、村、组7 公路条740余公里,完成投资近4亿元。完成危桥改建工程5座322.6延米。2、某某公路存在的问题某某市交通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来看,交通“发展不够、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一是公路路网结构仍需完善。国道建设改造才起步,干线公路是薄弱环节,二级公路占比过低等,不能满足某某市城镇化建设布局和产业布局的要求。二是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难以适应目前增多的车辆通行要求。三是农村公路的安保设施严重滞后,安全隐患突出。3、某某市公路建设计划坚持全民办交通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方针,推进出境干线公路拓宽改造(大中修)和危桥改造工作,围绕“高速高铁”和高速连接线,完善公路路网布局,以提高农村组级公路通畅率为着力点,坚持建管养并重,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综合通行能力。建设240公里左右农村连通路、断头路和组级公路,力争全县自然村(25户及以上)基本实现通水泥路;完成县道以上危桥改造和乡、村道中桥以上危桥改造,坚持建管养并重,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综合通行能力。二、项目背景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7 的重要标志。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顺应发展规律,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城镇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2014年3月,指导中国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纲领性文件,《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由新华社授权发布。该规划按照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明确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统筹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是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突出统筹整体推进和资源优化配置”。《某某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也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闯出发展升级新天地。”同时提出:“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依托,以沿沪昆线和京九线为主轴,聚集优势产业,提高规模效应,着力培育和发展以南昌市为核心的南昌都市区,构筑“一群两带三区四组团”为主骨架的省域城镇体系。”根据《某某市总体规划(2010-2030)》及其他基础资料显示,7 某某市将以立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南昌都市区,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迈进,打造融汇山、水、田、园的生态园林城市,健康安全的宜居宜业城市为城市发展目标。确立“重点向北发展,对接高铁火车站,适度向东发展”的近期城市建设策略。按照“改造城南、发展城北”的城市建设方针,对某某市进行规划建设。随着某某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逐渐深入,某某新区匮乏的市政路网建设、城南老城区老旧落后的市政路网系统,成为制约某某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保障某某市城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某某市政府将某某市的市政路网建设,列为首批建设任务,适时提出“某某市城市品质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围绕“城市道路路网系统建设”在某某市范围内“整区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对项目区域内的市政路网建设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共同建设,解决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土地整理、建设进度、规模和标准控制、融资等问题。本项目共包含14条市政道路,其中绿筠路、濠溪路、桂岩路、有训路、龙岗路、凌云路、上游路(高伍公路)7条市政道路位于某某新区,高荷路、南莲路、锦水路、胜利路、亭子下路、世济桥路、南安路等7条道路均位于城南老城区。本项目拟建的市政道路有利于某某市路网的完善和加密,将前期未贯通的道路进行贯通,最终形成区域内的闭合市政道路网,形成完善有效的整体市政路网体系。从而在整体路网架构的支撑下,对某某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便利的内外7 部交通条件。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某某市尽快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南昌都市区”,提升城市发展承载力。7 第二章项目概括2.1项目名称某某市城市品质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2.2项目建设期项目建设期为3年2.3实施机构某某市某某新区建设管理委员会。2.4编制依据一、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中国人民共和国建筑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6)《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二、地方规划和基础资料(1)《某某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宜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7 (3)《某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4)《某某市中心城总体规划(2010—2030)》;(5)某某市城区排水工程专项规划(2012-2030年);(6)《某某市某某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4年5月);(7)《某某市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规范》(2108年12月);(8)某某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5—2030年);(9)丰樟高一体化发展研究(2012年);(10)某某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关于本项目的文件和指导意见。三、其他依据(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2年;(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年审核批准实行;(3)《某某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国环字002号;(5)国家规定的建筑、环保、节能、用水等相关标准;(6)现行的行业规定、产业政策、法律法规、设计标准;(7)项目单位提供的其他基础资料。7 8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是某某市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需要2009年12月12日,某某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某某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根据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将建设成为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有利于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有利于树立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某某作为鄱阳湖经济圈中重要的城市之一,将以该机遇为契机,努力将某某打造成生态、宜居活力之城。本项目14条市政道路的建成,对某某市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图2-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二、某某市融入南昌都市圈和丰樟高一体化发展的切实需要以“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某某平总书记视察某某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科学谋划南昌大都市区发展,加快南昌核心增长极建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及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南昌都市圈以生态为本底、以区域交通廊道为空间发展骨架、以交通时距圈层为空间发展依托、以城镇组群为空间统筹重点,形成“一核、三组、七廊”的大都市区空间结构。2-2南昌都市圈9 “一核”:指包括南昌市辖区、南昌县和安义县部分地区的大都市区核心区。“三组”:在大都市区东南部、西南部和北部分别形成三大城镇组群,分别是抚州城镇组群(抚州中心城区、云山、唱凯、文港、李渡等)、丰樟城镇组群(丰城中心城区、樟树中心城区、八景、临江等)和昌北城镇组群(桑海、永修县城、马口、艾城等)。“四廊”:以南昌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形成放射状的四条发展廊道,包括沪昆走廊(鹰潭-南昌-某某-新余-宜春)、京九走廊(赣州=南昌-九江)、向莆走廊(南昌-抚州)和景铜(景德镇—南昌—铜鼓)生态走廊四条主要廊道,四大廊道形成“夫”字形发展结构。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南昌都市圈”的新背景下的区域整合发展。实现跨区域协调、互补发展,促进城际大型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产业互补发展,以及城乡统筹,整体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丰樟高城市群健康、快速发展。丰樟高三市被列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5+5”的城镇系列,意味着丰樟高地区全面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市处于南昌一小时经济联系圈的辐射范围。在空间发展战略下,以自然地理格局和空间开发潜力为基础,统筹区域发展空间布局,未来丰樟高城市群将形成“两区三轴两带”的集约化、生态型、开放型城市群的空间发展结构。通过创新发展两大片区,重点建设赣江流域城镇群,培育两条沿干线产业发展轴,转型提升发展,支撑和带动城市群空间一体化,以及与南昌的联动发展。17 按照某某市“改造城南、发展城北”的城市建设方针,锦江以北区域近年来发展较快,路网骨架建设已经启动,但建设用地拓展缓慢。城中西部片区建设已基本完成,东部及城北片仅沿某某大道呈带状发展,无纵向拓展,路网建设还未完全展开。为保障某某城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市政府将积极推进市政路网的建设。根据某某市建设的实际需要,本项目14条道路的建设贯通,以及是十分必要的。图2-3丰樟高组团空间结构三、是某某市城市发展的切实需要按照“改造城南、发展城北的城市建设方针,锦江以北区域近年来发展较快,路网骨架建设已经启动,但建设用地拓展缓慢。城中西17 部片区建设已基本完成,东部及城北片仅沿某某大道呈带状发展,无纵向拓展,路网建设还未完全展开。随着某某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逐渐深入,某某新区匮乏的市政路网建设、城南老城区老旧落后的市政路网系统,成为制约某某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根据某某市建设的实际需要,本项目的14条城市道路的建设贯通,是十分必要的。四、是提升城市品质及城市形象的需要2014年以来党中央、住建部高度重视全国各地城市设计工作的开展,多次举办相关会议并强调要推动城市设计的法定化,会议要求城市整体层面要有设计,城市的重点区域和地段也要做好设计,并提出建筑风格、色彩、材质、高度、体量等方面的要求。某某市当前正处于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阶段,将某某市城乡面貌建设得更加靓丽是“十三五”时期全市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某某中心城区中,一江两岸城市设计项目将在空间布局上彰显锦江沿河风光,打造具有某某市城市特色的城市格局,提升某某市城市形象;该14条道路的建设贯通,将结合现状城市路网,结合高铁站打造新某某,结合城市门户、标志性建筑和公共空间对城市结构进行梳理和优化,打造舒适、绿色、宜居的某某市。五、改善区域交通,落实城市规划和内部骨架道路网络的需要根据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要建立市域内部骨架型城市交通网络,密切各乡镇与中心城区及乡镇之间的交通联系,强化某某市物流产业区域服务辐射能力。另外,市政府提出“三年大会战”方针,17 突出道路建设,拉大城市框架。本项目14条市政道路的建设贯通,将完善和加密城北和城南的城市道路路网,加强城南和城北的联系,带动老城区和某某新区的建设和开发,对于“畅通城区”建设起到示范性作用,是某某市城市规划的具体要求。图2-4路网结构图完善的城市路网结构,是城市发展的必要前提。城市的快速稳定发展,是建立在路网结构完善基础之上的。路网的搭建,会有效带动周边地块及城市的发展。本项目14条市政道路的建设对配合构建“四横五纵的交通性主干路网”和生活性主干路路网,完善城区内17 部骨架道路网络,推进城区交通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完善新区内部骨架道路网络,推动某某的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17 第四章建设内容与规模本项目包含14条市政道路,依次为绿筠路、濠溪路、桂岩路、有训路、龙岗路、凌云路、高荷路、南莲路、锦水路、胜利路、亭子下路、世济桥路、南安路、上游路,其中绿筠路、有训路、南莲路、胜利路、亭子下路以及上游路为次干路,其余8条路均为支路。道路红线宽为20~32m,路线设计总长为17627.11m。工程范围为道路工程(含新建公交站台和站牌)、交通工程、桥涵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现状管线改迁以及强弱电下地工程。表1-1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序号道路名称设计长度(m)道路等级红线宽度(m)设计速度(km/h)车道数工程范围备注1绿筠路1481.1次干路30404道路(含新建公交站台和站牌)桥涵、排水、交通、照明、绿化工程新建2濠溪路1064.6支路28304新建3桂岩路2391.1支路24202、新建4有训路2123次干路32404新建5龙岗路410.6支路20202新建6凌云路645.5支路20202新建7高荷路830.24支路22302道路(含新建公交站台和站牌)桥涵、排水、交通、照明、绿化以及现状管线改迁(胜利路还包括强弱电下地工程)拓宽改造8南莲路1646.513次干路30404贯通9锦水路634.49支路20302、改造10胜利路1316.833次干路30404改造11亭子下路741.452次干路30404新建12世济桥路938.412支路16(20)302新建13南安路784.41支路20302新建14上游路2618.86次干路32404道路、桥涵、排水、交通、照明绿化工程以及其余管线预留管位、升级改造合计17627.1117 第五章项目投资规模与资金筹措5.1项目投资规模本项目总投资估算为76762.59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用64807.86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4099.37万元,基本预备费3445.36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4410.00万元。见表1-15所示(详细情况见附表一:总投资估算表)见表4-1所示表4-1投资构成表序号项目投资比例(%)1建安工程费用64807.8684.43%2工程建设其它费用4099.375.34%3基本预备费3445.364.49%4建设期贷款利息4410.005.74%5估算总投资76762.59100.00%5.2资金筹措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76762.59万元,拟采用PPP模式实施,其中资本金为16762.59万元(占总投资的21.84%),申请银行贷款60000.00万元(占总投资的78.16%)。17 第六章工期安排根据项目的特点及资金筹措安排,项目建设期3年,根据项目建设管理有关规定,项目实施须制定建设项目总体及分阶段工程进度计划,保证建设项目的室内外供水、供电、污水(物)处理、通讯等配套辅助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建成,确保建设任务按期完成。具体进度计划详见下表:第1个月—第4个月: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工程招投标。第5个月—第8个月:完成勘测设计及开工准备。第9个月—第34个月:工程土建、配套工程施工。第19个月—第35个月: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施工。第36个月:项目竣工验收。17 表6-1项目实施进度安排表月份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前期工作、工程招投标勘察设计土建、配套工程设备、安装工程竣工验收18 第七章节能专篇7.1节能减排依据和原则一、节能减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4)《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T15316-1994;(5)《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篇》二、节能减排原则(1)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严格执行节能技术规定,努力做到合理使用能源,最大限度进行综合利用。(3)积极采用先进的节能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严禁采用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已淘汰的落后工艺。(4)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7.2节能措施根据工程施工特点,施工中主要耗能其一为大中型电动化施工机械和施工照明设备等消耗的电能,其二为施工和生活用水;根据项目19 建设特性,本项目投入运营后,主要能耗为照明设施消耗的电能和车辆行进消耗的燃油。一、设计阶段的节能减排建议(1)工程建设使用的有关构件应由工厂提供成品,如排水管、侧平石等由工厂预制运至施工现场安装,以将构件生产过程的能源消耗降至最低。(2)道路照明采用新型高效节能高压钠灯,其具有光效高、寿命长、眩光作用低、透雾性强的特点,大量使用这种高压钠灯,除满足道路照明的功能外,也能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3)在保证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供水、供电、供气等管道路径,减少线路能耗损失。充分利用地形,雨污水尽量采用自流管。(4)建筑设计严格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执行。加强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及装置的应用,节能墙体和屋面的保温隔热材料及技术的应用,节能门窗保温隔热和密闭技术的应用,节水型建材产品和器具的应用。二、具体措施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针对所消耗的能源情况,项目设计采取以下节能措施:(1)混合料(如水泥、石灰等)的拌和宜采取集中拌和方式,以提高拌和效益,减少能源损耗。29 (2)推广使用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减少资源消耗。(3)推广钢筋专业化加工和配送。优化钢筋配料和钢构件下料方案。钢筋及钢结构制作前应对下料单及样品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批量下料。(4)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机电安装可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逆变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以利节电。机械设备宜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回收利用,节约油量。(5)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6)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7)临时用电优先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用电线路合理设计、布置,用电设备宜采用自动控制装置。采用声控、光控等节能照明灯具。(8)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提高节水器具配置比率。喷洒路面、绿化浇灌和施工工程用水可利用周围的河沟、水塘、水渠水经简单处理后使用。(9)加强施工管理工作,全面实行责任制,将工程材料、能源29 及水的损耗降至最低。(10)对垃圾渣土进行资源化利用,将建筑垃圾中的砖瓦、木材、玻璃、金属废料等进行分类收集再利用,将工程弃土用于场地平整。三、节能效果1、本工程建成后,照明设施均采用的太阳能灯具,累计节能效果明显,有利于提高项目区的节能效果。2、道路硬化实施使原有土路提升问混凝土路,由于道路等级提高,加上道路纵断面设计科学合理,汽车行驶爬坡较小,舒适平顺,汽油耗油量会相应下降。7.1节水措施1、不得选用已公布淘汰的机电产品和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内的产业序列。2、采用节水型施工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水资源无效消耗。3、供水系统采取防渗、防漏措施,杜绝水量流失。4、要选择质量好的供水阀门、开关等,以免造成水资源流失。5、合理使用施工用水,严格控制长流水,要经常检查水管和防止阀门泄漏。6、管材应选用防爆、防裂和防腐性能强,使用寿命长、运输安装方便、价格合理、接口柔性的管材。7、节约用水,提高用水循环利用率,推行水回用技术。29 8、道路绿地面积在满足道路绿地率指标的前提下,应进行绿地喷淋系统的设计,提出多种符合喷淋用水要求的方案,并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取既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又节约用水的最佳方案。29 第八章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8.1环境保护目标注重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是建设和发展现代城市的基本要求。某某市政府坚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认真编制环境保护规划,在建设中注重生态保护与防治污染相结合,努力使某某市城市品质提升绿色交通建设PPP项目符合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要求。某某市城市品质提升绿色交通建设PPP项目的建设必须实行高标准,严格保护区域内的水域、大气和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严格控制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等,使区域的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8.2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一、地面水环境质量根据近期环境质量监测报告,建设地点地面水环境质量佳,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三类标准。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和氨氮。二、环境空气质量建设地点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区内大气环境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目前对大气环境构成威胁的污染源主要是区内汽柴油机的燃气污染。29 三、声环境质量建设地点环境声环境良好,据监测,白天噪声为42dB(A),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二类标准。噪声来源主要是生活噪声、建筑噪声和交通噪声。8.1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和对策本次城市道路路网建设项目涉及道路、景观工程等各种不同的建设内容,施工工艺、流程和机械各不相同,施工进度安排和施工主体差别较大,对环境的影响需引起特别重视。一、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措施1、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项目施工全过程根据作业性质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清理场地阶段、土石方阶段、基础工程阶段、主体工程阶段、扫尾阶段。从噪声角度出发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土石方阶段、基础施工阶段、结构施工阶段和装修施工阶段。这四个阶段占施工时间较长,采用施工机械较多,噪声污染比较严重,不同阶段又具有其独立的噪声特性。根据《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制》的规定,在土石方施工阶段,施工现场昼间10m处即可达到噪声限制要求,夜间100m处可达标。在结构施工阶段,施工现场昼间30m处可达到噪声限制要求,夜间200m处可达标。装修阶段,施工现场昼间10m处可达到噪声限制要求,夜间20m处可达标。(1)在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应结合项目周边噪声敏感29 建筑物分布情况合理布局建筑施工场地,施工场地内的电锯等高噪声设备应搭设封闭式机棚,并尽可能设置在远离施工场界和环境噪声敏感点处。(2)在施工时间安排上,高噪声设备应尽量安排在昼间施工,并避开居民午休时间,夜间禁止施工。因生产工艺要求以及其他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确需在夜间进行施工作业,应当取得环保部门核发的准予夜间施工的批准文件,并向项目周边的民众公告。建设单位应当对受到噪声影响的居民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以求得其对项目工程施工的谅解和支持。(3)在施工机械设备选型上,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以降低设备噪声声级。(4)尽量避免在同一地点多种高噪声施工设备同时作业,以免施工现场局部声级过高,以致施工场界噪声超标。同时应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维护、保养,闲置不用的设备应立即关闭。(5)对人为的施工噪声应有管理制度和降噪措施,并进行严格控制。承担夜间材料运输的车辆,进入施工现场严禁鸣笛,装卸材料应做到轻拿轻放,最大限度地减小噪声扰民。(6)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运输车辆的日常管理,运输车辆在途经噪声敏感路段时做到低速行驶(车速限制在20km/h以下),并严禁鸣笛,尽可能减轻施工期物料运输引发的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影响。2、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29 工程环境评价范围无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对动、植物保护区无直接影响。项目选址区及其附近没有大量天然植被,区内一些原有树木将被保留,项目占地为城市建成区。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期的占用土地、破坏原有生态系统、改变景观格局、改变局部微地貌和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对生态环境影响很小,且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得到改善。3、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废水有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两种,施工废水主要有:石料冲洗废水、混凝土养护废水、施工机械和车辆设备冲洗废水等,主要污染物为ss。生活污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排放的生活污水,其水质与城市生活污水差别不大。(1)砂石料冲洗废水:其悬浮物含量大,需建沉降池,悬浮物进行沉淀后,部分澄清后废水可以用于建筑工地洒水防尘,或回用于泥沙搅拌用水,人工运输水泥砂浆时,应避免泄漏,泄漏水泥砂浆应及时清理。(2)混凝土养护废水:封闭混凝土中水分不在蒸发外溢,水泥依靠混凝土中水分完成水化作用,因水量较小,故废水排放量小,可以不需专门处理。(3)机械和车辆冲洗废水:主要为含油废水,要求设专门清洗点对施工机械和车辆进行清洗和保养。含油废水或废弃物,不得随意弃置和倾流,可用容器收集或29 建小型隔油池进行处理,以防止油污染。(4)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期生活污水主要指施工人员的吃饭、洗衣服、洗澡和上厕所等过程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是COD、SS。生活污水可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因此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4、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及建筑施工垃圾。施工期生活垃圾主要为有机废物。这类固体废物污染物含量较高,如不对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任其在施工场地随意堆放,则可能造成这些废物的腐烂,滋生蚊、蝇、鼠等,散发臭气,影响景观和局部大气环境,同时含有BOD、COD和大肠杆菌等污染物还有可能对项目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严重的会诱发各种传染病,影响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因此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必须进行集中处理,这就要求从根本上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培养其环保意识,从而减轻集中处理的难度。施工期间建筑垃圾以无机废物为主,同时还包括少量的有机废物。这些废物基本上不溶解、不腐烂变质,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景观和周边的环境质量。对于废弃物应集中处理,分类收集,并尽可能的回收再利用,不能回收再利用的则应及时清理出施工现场。各施工单位要加强对垃圾渣土的管理,施工单位配备现场管理人29 员,将拆除建筑物产生的建筑垃圾和渣土堆放于指定地点并做好覆盖,按照规定的时间、路线清运建筑垃圾和渣土到指定的消纳场所,不得乱堆乱倒;生活垃圾设密闭式垃圾箱收集,每日清运至垃圾填埋场消纳。运输垃圾渣土的车辆必须采用密闭式运输车辆,杜绝途中泄漏、遗撒。各施工现场应尽可能对垃圾渣土进行资源化利用,将建筑垃圾中的砖瓦、木材、玻璃、金属废料等可回收利用的尽量回收,将工程弃土用于场地平整。5、施工期扬尘对环境的影响分析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部联合发出的《关于有效控制城市扬尘的通知》(环发【2001】56号)精神,本工程施工过程中要采取如下防尘和抑尘措施。(1)工程开挖防尘:工程开挖土方应集中堆放,缩小扬尘影响范围,及时回填于低凹地处,注意土石方挖填平衡。开挖弃土堆存时遇干燥、大风季节要及时洒水,避免产生扬尘。(2)砂石与砂浆搅拌等扬尘消减与控制:砂石料和水泥运输时,应将车上物料用蓬布遮盖严实,防止物料飘失,避免运输过程产生扬尘。砂浆搅拌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减少粉尘产生量。(3)交通扬尘削减与控制:29 施工道路应保持平整,设立施工道路养护、维护、清扫专职人员,保持道路清洁、运行状态良好。在无雨干燥天气、运输高峰时段,应对施工道路适时洒水降尘。(4)物料管理:材料仓库和临时材料堆放场应防止物料散漏污染。仓库四周应有疏水沟系,防止雨水浸湿和水流引起物料流失。运输车辆应入库装卸,临时堆放场应有遮盖遮蔽,防止物料飘失,污染环境空气。(5)设置围墙挡板:施工工地要设置挡板和围墙,以减少工地对外环境的影响,设置围挡高度不低于2.5m,可以将施工扬尘影响距离缩小40%。总之采取以上措施后,可有效的控制施工扬尘,使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二、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1、汽车废气各条市政道路有汽车持续通行,运营期间汽车尾气排放量较大,在城市道路路网建设各工程内容中,应严格按照绿地规划和环境规划要求,对汽车流量密集地区需设置绿化隔离带,以减少汽车废气的污染。2、固体废物项目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采取分类、分袋集中处置,这样有利于可回收废物的回收利用和其余固体废物的处置。均规划建设39 有垃圾集中转运站,定期运送到垃圾处理站,由专业部门处理。3、噪声所有市政设施中,噪音主要是汽车发动机噪音和振动噪声,设计中将采用减振、吸音、隔绝的措施,以减少噪音其噪音低于国家规定居住区控制标准。8.1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论通过对项目范围内各类环境的现状调查和影响分析,可知某某市城市品质提升绿色交通建设PPP项目在建设施工和后期运营阶段均会存在一定的环境影响问题,但通过各种有效的防治手段及措施,环境负面影响均得到有效解决和控制,不会对项目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产生较大、较严重的影响。39 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9.1主要危害因素分析本工程的主要危害因素可分为两类,其一为自然因素形成的危害和不利影响;一般包括地震、不良地质、暑热、雷击、暴雨等因素;其二为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包括有害尘毒、火灾爆炸事故、机械伤害、噪声振动、触电事故、坠落及碰撞等各种因素。一、自然危害因素分析(1)地震地震是一种能产生巨大破坏的自然现象,尤其对构筑物的破坏作用更为明显。它作用范围大,威胁设备和人员的安全。(2)雷击雷击能破坏建、构筑物和设备,并可能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其出现的机会不大,作用时间短暂。(3)不良地质不良地质对建、构筑物的破坏作用较大,甚至影响人员安全。同一地区不良地质对建、构筑物的破坏作用较大,甚至影响人员安全。同一地区不良地质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往往只有一次,作用时间不长。(4)风向风向对有害物质的输送作用明显,若人员处于危害源的下风向,则极为不利。39 (5)气温人体有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当环境温度超过一定范围,会产生不舒服感,气温过高会发生中暑;气温过低,则可能发生冻坏设备。气温对人的作用广泛,作用时间长,其危害后果较轻。自然危害因素的发生基本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是自然形成的;但可以对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减轻人员、设备等可能受到的伤害或损坏。二、作业危害因素分析(1)高温辐射当工作场所的高温辐射强度大于4.2Jc㎡·min时,可使人体过热,产生一系列生理功能变化,使人体体温调节失去平衡,水盐代谢出现紊乱,消化及神经系统受到影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动作协调性、准确性差,极易发生事故。(2)振动与噪声振动能使人体患振动病,主要表现在头晕、乏力、睡眠障碍、心悸、出冷汗等。噪声除损害听觉器官外,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亦有不良影响。长时间接触,能使人头痛头晕,易疲劳,记忆力减退,使冠心病患者发病率增多。(3)火灾、爆炸火灾是一种剧烈燃烧现象,当燃烧失去控制时,便形成火灾事故,39 火灾事故能造成较大的人员及财产损失。爆炸同火灾一样,能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一般来说,本工程火灾及爆炸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小。(4)其它安全事故压力容器的事故能造成设备损失,危及人身安全。此外,触电、碰撞、坠落、机械伤害等事故均对人身形成伤害,严重时可造成人员的死亡。9.1劳动安全措施本项目涉及建设内容多、牵涉范围广、进度周期长,在各分项工程施工阶段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施工前认真编制详细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安全纪律,尽量减少上下交叉作业给施工人员造成的安全隐患。1、建立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必须把重点放在责任的落实上,由此建立起一整套从单位领导到全体职工层层分解落实、层层责任清晰的管理制度,以制度责任确定每一个人在安全工作中的位置。2、建立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根据建筑施工事故统计分析,有一半以上的事故原因是“三违”造成的,尤其是违章作业在其中比重最大。尽管大部分建筑工人在长期的建筑施工操作中,安全经验已经较丰富,企业各类岗位安全操作规范也日趋完善化,但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应用,39 一些旧的安全操作规范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施工的需要,这就要求对其重新制订或加以完善,使每个建筑工人的施工过程都在规定的程序下进行。执行和监督职工正确运用安全操作规程,应从领导做起,按章行事,避免违章指挥,坚持长期有效、持之以恒地对职工遵章守纪情况实施监督。对违章人员的处罚既要适当,又要使职工本人或其他人员受到教育,做到对每个职工都一视同仁。这样才能树立安全检查人员的权威性,切实把职工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制度贯彻执行下去。3、实施多样性的职工安全教育由于建筑施工队伍人员来源复杂,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这给实施安全教育培训带来困难。针对建筑施工队伍低水平、低素质的人员较多的特点,为提高这个群体的人员素质,增强自防自救能力,必须十分重视岗前或作业前的安全教育培训,并把各种教育方法结合起来,实施有针对性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坚持少而精,注重其适用性,反对脱离本岗位、本工地实际的泛泛地、雷同式地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职工感到安全教育多而不厌、勤而不烦。4、坚持经常性的检查事故的发生除少数是意外所致,多数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检查可以发现隐患,避免或消除事故的发生。并可以解决怎样开展安全检查,采取何种方式开展检查,通过安全检查如何把事故隐患暴露出来的问题。首先要求管理者和职工弄懂要检查对象的安全标准。并39 且安全检查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5、落实安全设施投入加大安全管理投入,更新安全设施,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应是预防建筑施工事故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危险性较大的作业,用机械化或自动化代替手工操作,不断改善职工作业环境条件,使建筑施工作业减少事故率。6、施工阶段主要防范点及注意事项(1)抗震:工程区域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结构设计过程中进行抗震设计。(2)防雷:本工程的建筑物均采取防雷措施,设计考虑采用避雷带防直击雷,并对非金属的屋顶设置与避雷带共同构成不小于10米宽金属网防感应雷。(3)防不良地质:根据资料显示,工程范围内无影响稳定性的活动断裂,无不良地质存在。(4)防暑:夏季避免在烈日下作业,建筑物采取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等通风换气措施,配备电扇、空调等。(5)减振降噪:对于作业中产生噪音较大的设备设置消音器、减振底座,并选用密闭隔音材料,经以上处理后噪音可大大降低。强振设备与管道间采用柔性连接方式,防止振动造成的危害。(6)其它为了防止触电事故并保证检修安全,两处及多处操作的设备在机39 旁设事故开关;1KV以下的设备金属外壳作接零保护;设备设置漏电保护装置。为了防止机械伤害及坠落事故的发生,生产场所梯子、平台及高处通道均设置安全栏杆,栏杆的高度和强度符合国家劳动保护规定;设备的可动部件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网、罩;地沟、水井设置盖板;有危险的吊装口、安装孔等处设安全围栏;在有危险性的场所设置相应的安全标志及事故照明设施。9.1消防措施本项目保安全的重点在于火灾预防,要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项目建设时充分考虑消防安全布局、消防供水、消防通道、消防装备等内容。具体做好以下几点:1、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工作要搞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消防安全培训是关键,对员工的消防培训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进一步增强全员的消防安全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2)教育施工人员及时报警。火灾报警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旦发生火灾,若不及时报警,自己又无法处置,后果往往不可收拾,同时应教育施工人员报告火警是每个公民应有的权力和应尽的义务,以解决个别人员对报警的错误认识。(3)进一步强化应付火灾的能力。火灾多为突发性事故,火灾发生后容易造成人心理上的恐惧,或应处置不当,错过了扑救初起火39 灾的最佳时机,小火变成大火,小灾酿成大灾,因此在平时应加强施工人员的基本消防技能培训,使人们懂得“三懂三会”的消防基础知识。2、易燃易爆物品的消防安全管理(1)施工中用的易燃易爆物品和压缩气体瓶,应设专用的仓库分类隔离存放。库房之间和建筑物防火间距应按防火规范严格执行。库房内通风,降温设备和电源、防爆设备必须灵敏、可靠,电源开关要设在库房以外安全的地方。(2)施工中所用的帘布、草席等易燃保温用品存放要远离火源,并按照施工需要严格控制使用,专人负责调派,以降低施工现场的火灾载荷。(3)施工现场、加工作业场所、材料堆置场所内刨花、木片、锯末等易燃物品应及时清除,并且在此类场所严禁动用明火作业;(4)可燃保温材料不准堆放在电闸箱、电焊机、变压器及电动工具周围,以减少发生火灾的可能。3、施工现场的用火管理(1)施工现场动用明火作业、取暖的应严格落实有关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由施工现场的消防主管人员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和消防措施落实情况开具动火证后方可动用明火。(2)动用明火地点要有专人负责看管,用火部位的周围无易燃、可燃物品,同时用火部位要准备好消防器材,备足消防水源。39 (3)使用焊接的施工作业中应用石棉被或不燃物品接住火花,防止引燃可燃物品。4、加强对消防器材与设备的管理(1)施工现场确定的专兼职消防人员应按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对施工现场的各种消防器材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保证其完整好用;(2)如果遇到冬季施工现场的消防水源要做好保温防冻工作,以使其在发生火灾时发挥其应用的作用。除上述应注意的内容外,施工中还应加强对电气设备,用电线路的消防安全管理,以保证其在安全的的条件下使用。只要从以上几点加强管理,认真落实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火灾就会远离施工,保障施工的正常进行。39 第十章结论与建议一、结论1、本项目的建设,将大大拓展某某市城市区域发展空间,有利于某某市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南昌都市圈,有利于促进丰樟高一体化发展。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对加快某某市城镇化进程,促进某某市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本项目的建设将极大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连通某某市城市区域的路网,完善了路网系统及相应的水、电等其他基础设施,改善某某市城市区域生产出行条件,有效疏解某某城南内交通压力。因此,项目建设是体现“深入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民生工程。3、本项目的建设将推动周边的新城建设步伐和土地开发,进一步改变城市面貌;可以预见,几年以后,本项目建设区将呈现道路宽阔畅通、房屋崭新明亮、绿化错落有致的新景况,这对提升某某市提升城市品质及城市形象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4、本项目工程设计方案,符合规范要求,且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效益良好。通过工程技术、环境和经济、社会效益分析评价,本项目是可行的。5、本工程符合我国环境保护目标的要求,只要在工程的施工及运行过程中严格管理,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工程本身产生的污染,使处理装置能够持续稳定地运行,则在评价区域范围内,从环保角度论证,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41 项目建成后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设方案实施性强,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二、建议为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提出如下建议:1、建议项目主管建设单位,尽快按照政府有关部门规定,和工程建设程序要求进行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项目的报批,取得相关部门对本项目建设的批复。2、在工程初步设计阶段,进一步细化各建设内容的设计方案,最大限度提高项目服务水平。3、尽快安排下一步工作所需资料的勘察、测量、收集工作;4、加强项目组织实施管理,进一步优化咨询、设计、施工计划,并根据情况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计划,保证工程能按期完成。5、为保证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建议尽快落实建设资金,为项目的建设提供必要的保证。4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