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发展脉络复习

诗歌发展脉络复习

ID:6429256

大小:124.5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8-01-13

诗歌发展脉络复习_第1页
诗歌发展脉络复习_第2页
诗歌发展脉络复习_第3页
诗歌发展脉络复习_第4页
诗歌发展脉络复习_第5页
诗歌发展脉络复习_第6页
诗歌发展脉络复习_第7页
诗歌发展脉络复习_第8页
诗歌发展脉络复习_第9页
诗歌发展脉络复习_第10页
资源描述:

《诗歌发展脉络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诗歌发展脉络复习简述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  春秋《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本诗歌总集,反映黄河流域的社会面貌,开创了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长江流域产生了《楚辞》。使用楚方言,描绘楚国风貌习俗,有浪漫主义色彩,与《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成为中国两种文学创作路线的源头。  汉代乐府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产生不少出色的叙事诗。东汉文人模仿乐府民歌,创作了一批五言诗,后来统称为“古诗”。到魏晋时代,五言诗的发展日趋成熟,同时还产生七言诗体。  魏晋南北朝陶渊明、谢灵运寄情于山水诗酒,田园山水诗应运而生。以沈约为主的“永明体”作家强调诗歌声律,为唐格律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唐朝“安史之乱”前国势强盛。诗歌充满积极进取精神,扫除前代浮靡习气。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派,描绘壮阔苍茫的边塞风光;以王维、孟浩然为首的田园诗人,描绘自然风光,体现诗人宁静的心境;李白诗歌豪放的个性,大胆的夸张手法,清新自然的语言,深深影响后世浪漫派诗人。  “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而衰,浪漫主义热情减退,代之而起的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杜甫的诗充满忧患意识,反映了时代的面貌。白居易以通俗浅显的文字揭露现实,批判时弊,继承现实主义的写作路线。韩愈、孟郊、贾岛在艺术上标新立异,诗风奇特幽冷。杜牧、李商隐、温庭筠为代表的晚唐诗人,讲究诗歌的艺术技巧,但不少诗作因过于晦涩难懂,使诗

3、歌无法引起平民百姓的共鸣。宋诗继承唐诗的传统,但内容多议论说理,以致显得枯燥无味。词在唐代已于民间流传,晚唐五代,温庭筠、韦庄、李后主等名家辈出。北宋的晏殊、欧阳修的词的内容离不开男女恋情,风格流于浓艳华美;柳永、苏轼使词脱离了篇幅短小的小令,出现较长的慢词,容纳更丰富的内容,使词的发展得以成熟。  南宋面对外族入侵,许多词人如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等写出了激情澎湃的爱国词章。南宋后期时局较平稳,词回复到男女艳情的传统题材,以姜夔为代表的词人上承北宋周邦彦的词风,讲究章法、音律,文字精雕细琢,思想内容贫乏,使词体发展日渐衰微。  元代 曲成为文学主流。曲的文字、结构、音律,都较诗词严格

4、。特色是自然通俗,内容充满现实色彩与消极情绪,文字多俚词俗语。  明、清诗歌模仿唐诗,难有突破;词在清代虽有中兴,但无法超越宋词。  清末为推行政治革新,掀起文学改革的浪潮,古典诗歌一变而为自由体的白话“新诗”。经胡适的尝试,徐志摩、闻一多等倡导新诗的格律,郭沫若、臧克家等的努力经营,新诗的发展终于向前跨了一大步。 一、先秦《诗经》起源、内容、表现手法《楚辞》起源、内容、特色;屈原作品风格、地位影响;作品《离骚》。一、《诗经》的起源  远古时代民间流传的歌谣分散各地,经采诗官搜集整理,编成《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本诗歌总集。产生于公元前十二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反映了这六百

5、年间的社会生活、风俗礼仪、政治状况、男女关系、劳动情形。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民间歌谣。《诗经》在孔子时称为《诗》。到了汉代,由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凡经孔子整理过的书都叫“经”,所以出现了《诗经》的名称。二、《诗经》的内容  据说《诗经》经孔子删定后,收录的作品共305篇。o内容分三类:  “风”是从十五个国度搜集起来的民间歌谣,所以又称为“十五国风”。其中除了“周南”与“召南”两“国”的歌谣是长江、汉水流域的产品之外,其余十三国风全是黄河流域的作品。  “雅”是反映贵族生活的宴会乐章。分为“大雅”与“小雅”,“大雅”是朝廷或举行盛大宴会时演奏的乐章,“小雅”是普通

6、宴会所奏的乐章。 “颂”是敬天地、拜祖宗时的祭祀乐章,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o内容与歌乐舞的关系: “颂”-歌舞。更接近原始的文学形式,是歌、乐、舞三位一体,既要用乐器,也要加上动作的歌舞。 “雅”-歌唱。与舞蹈分开,是一种用乐器拍和的歌唱。 “风”-清唱。脱离了音乐与舞蹈,是一种不必配音乐的清唱。三、《诗经》的写作特色o三种写作手法: “赋”是直接的铺陈叙述,如实地把事情说出来。 “比”是比喻,把所要描写的事物更具体生动地刻划出来。 “兴”是起兴,先由别的事物写起,引到所要写的主要对象。如《诗经》的首篇  《关雎》就采用这种手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人以河中小岛雌

7、雄和鸣的雎鸠起兴,写一个男子对一位采荇菜的美少女的思念。o诗作内容:抒发个人的失意和忧伤;表现军中的厌战思乡之情;男女恋情o风格特点:节制婉转,委婉曲折。影响了中国诗歌以含蓄为美的审美精神。o体制:四言一句,看似呆板,但用双声如“参差”、叠韵如“窈窕”、象声词如“关关”、叠句如“窈窕淑女”一再出现,使整齐的句式具有变化;反复咏唱的手法,使诗人的情感发挥更透彻,加强了节奏感与感染力。四、《楚辞》的起源  《楚辞》产生于战国时的楚地。汉朝刘向整理。把战国时楚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