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读后感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读后感

ID:6441619

大小:3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14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读后感_第1页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读后感_第2页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读后感_第3页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读后感_第4页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读后感_第5页
资源描述: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读后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由法国著名汉学家、法兰西学院汉学教授贾克?谢和耐(JacquesGernet)辑写,中译本由刘东翻译,1998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作为“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之一出版。   本文不打算对此书进行系统而全面的评价,只想就全书读后所产生的一些感想谈谈自身的理解或者体会。   本书创作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其写作背景是二战以后,西方汉学界开始对自十九世纪以来就己经出现的那种“中国社会停滞论”进行的反思,并普遍认为由中因数千年以来到前近代时期在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迁,其中宋代则是一个有着重大转折的时代。本书即以1275年前后的南宋都城临安为考察场景,描绘了中华文

2、明在蒙古入侵前夜所能达到的高度,是西方汉学学术史上的代表性述著。此外中译本还在书末附有译者刘东先生的“译后絮语”,文笔精深,对于理解原文不无裨益,与正文相得益彰。   本书的写作有一个重要的学术前提,那就是承认唐宋之际中国社会发生过巨大的历史变革,而中华文明则在此变革过程中造极于赵宋之世。实际上,自从东洋学术巨擎内藤湖南提出了“唐宋变革论”以来,影响甚大,西方汉学界久寸此尤为推崇。故谢氏之书,未尝不是对内藤氏的一种呼应。然则,內藤的学说是否确切,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未必无再商榷的余地。因此,谢氏在书中的立论基础就必须予以重新审视,至少,那种将宋代文明发展的成就过分拔高的学术倾向,笔者个人

3、是不甚认同的。   如是说,这个缺陷是由于学术见解的分岐所造成的话,则书中对于企图复完传统中国社会场景的努力尝试,也是不能完全令人满意的。而造成如此局面的最根本原因,则是中国传统史料的缺失。如果借用梁任公那种略带偏激的言语来评价的话,那就是“二十四史,二十四姓之家谱也!”其结果自然是让历史在很多时候仅仅成为一件表面华丽而实则空洞的外衣。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从传闻、笔记、笑话、民间故事、私家史乘、方志谱牒等非官方史料入手,就成为历史学家们无奈的选择。但即使如此,恐怕也还是不够的。观谢氏此书,其史源也仅仅限于《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都城纪胜》和《癸辛杂识》等少数几种,而这些史料主要也

4、是由当时的士大夫们来撰写的,书中所记录的也多半是与他们的生活相关的场景。因此,难怪有学人认为谢氏应该替他的书取名为《蒙元入侵前夜杭州人的部分生活》更为妥当。   谢氏此书着力描述宋代杭州(临安)人的日常生活,使读者得以概览当时杭州城的市井场景和生活百态,并对宋代的潜文化小传统进行了初步的梳理,自然有助于学者在思想层面编织出中华文明鼎盛时期的总体构想,而这也符合西方历史学界对“总体史”的追求。一个外国人能对中国的历史有如此的把握,着实令我辈感到汗颜。而且,应当承认谢氏此书的文笔的确很好,颇有中国传统士人那种“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这比起目前中国史学界广泛存在的那种冗长沉闷的学究式文风,真

5、是不可同日而语。这不仅仅是做学问的不同,也是学术境界的差别。   与此同时,笔者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还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该书对具体的生活场景的重视与描述,以及力图通过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某个侧面作出近乎全景式的绘划来折射出彼时社会的时代特征的做法,就和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极为相像。在众多读者的评价中,这两本书都是“很好读”的历史书。不过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和《万历十五年》在类型上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前者算得上是严谨的学术著作;而后者则更像是一部历史散文(个人见解)。但是,就它们都希望或者已经摆脱了传统史学著作那种传统的“史料+结论”的写作模式而言,两

6、者则颇为相似的。它们所共同关注和试图再现的,乃是由那些早已消逝了的人、物、事交织起来的社会生活。两书都并不刻意地以书末结论的方式告诉读者所谓的历史规律,而是试图让他们再现出来的社会生活之“原生形态”自身去述说。在实现这个写作目标的过程中,两书的作者分别向读者展示了各自不同的技艺,这也可能使得读者在阅读这两本书之后体验到了不同的兴味。   试举例而言之,在谢氏之书中,生动地勾描了一二二七至一二七九年间南宋首都临安汩汩漾动着的“生活流”。譬如该书“城市”一章,谢氏从蒙元北犯导致宋人南迁的大背景起笔,继而写到由此造成的统治者偏安东南和大量人口拥聚杭城,接下去依次便是住房紧张、在下来就是多层建

7、筑的出现、再而是房租交纳情况、再而是火灾频繁、再而是各项防火措施,以及为防火而对夜生活的管制等等。不难看出,著者在写作过程中所遵循的是社会生活固有的内在先后逻辑。也正因为这一点,著者才能够不着痕迹地再现彼时彼地较为接近真实的生活场景。   与谢氏之书不同,《万历十五年》采取的是颇富文学色彩的“传记体的铺叙方式”(这也是笔者为什么认为《万历十五年》更像是一部历史散文的重要原因之一)。全书以人物为中心,通过追述他们在一系列与他人、与社会制度发生矛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