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法生产维生素的产业状况.doc

发酵法生产维生素的产业状况.doc

ID:6452366

大小:48.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1-14

发酵法生产维生素的产业状况.doc_第1页
发酵法生产维生素的产业状况.doc_第2页
发酵法生产维生素的产业状况.doc_第3页
发酵法生产维生素的产业状况.doc_第4页
发酵法生产维生素的产业状况.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酵法生产维生素的产业状况.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发酵法生产维生素的产业状况洪琅俞观文维生素是人类和动物维持正常代谢与机能所必须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长期以来,人们研究证明,大多数维生素必需从食物中获得,仅少数可在体内合成或由肠道内细菌产生。维生素在人的机体内需要量虽微,但不可缺少;人体中若缺乏某种维生素,就会导致某种维生素缺乏的疾病,例如: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缺乏维生素B1,可引起脚气病,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缺乏维生素D,就会引起佝偻病等等,可见维生素在机体代谢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维生素按其理化性质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维生素有60多种,但迄今被世界公认的维生素仅14种,即维

2、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泛酸、烟酸、维生素B6、生物素、叶酸、维生素B12、胆碱、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等等。维生素类药物的化学结构各不相同,决定了它们的生产方法的多样性。在工业生产上,大多数维生素可以通过化学合成和微生物发酵的方法得到;近年来,在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维生素的研究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产量高、成本低、质量好,而且污染少,易处理,是代表着今后的发展方向。15用化学法合成的维生素主要有烟酸、烟酰胺、叶酸、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等;采用人工培养微生物发酵方法生产维生素目前有维生素B2、维生素B12、

3、维生素C、生物素等。几十年来,国际市场对维生素的需求量一直在稳定的增加,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对维生素的科学研究进一步深入,使维生素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推动了维生素生产和销售的快速增长,现在,维生素已成为国际医药、保健品以及饲料添加剂市场上一类主要的大宗产品。其中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是维生素产业中,生产和销售最突出的产品,仅这三个产品的年销售额已达到20亿美元,维生素E的销售额最高,维生素C的产量最大。现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的几个主要产品分别简述如下:1.维生素C1.1概况维生素C(VitaminC)又称抗坏血酸(L-Ascorbicacid),是人体必需

4、的营养物质,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饮料及饲料工业,是维生素类中最重要的品种之一。随着维生素C新用途的不断开拓,全世界对维生素C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是目前全世界产销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维生素产品,2003年全球市场年销售额达6亿美元左右,年产量约10万吨。1.2产业概况1.2.1国外产业概况15早在1910~1921年间,维生素C是从柠檬酸等天然物中提取制得,价格昂贵,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1933年德国化学家Reichstein等采用化学法合成维生素C获得成功,并推上工业生产,称为莱氏法。该法工艺成熟,生产稳定,质量好,总收率高,可达66%左右(以山梨糖计),但工艺较

5、复杂、步骤较多、耗用原料多。以后,在国际上虽然生产工艺上有一些改进,但总的工艺路线变化不大,一直延用至今。20世纪80年代末,瑞士罗氏制药公司(Roche)是世界上生产维生素C最大的公司,其中有三个规模庞大的合成维生素C的工厂,分别设在美国、德国和英国,设计生产能力均在万吨以上,都采用莱氏法工艺路线生产。其次日本武田药厂(Takeda)生产的维生素C,产量达数千吨,多数销往美国。还有德国的BASF、E.Merck,美国Pfizer等年生产能力都在1000吨以上,日本盐野义、丹麦、南斯拉夫等国也有生产。到20世纪90年代由瑞士罗氏公司发动的价格大战中,不仅中国受到极大冲

6、击,而且国外维生素C生产也受到较大影响,目前世界上维生素C的生产大户有德国的BASF(2万多吨),由罗氏公司转让给的荷兰DSM集团(2.3万多吨)等企业。这些企业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研究由葡萄糖“一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新工艺,如果研究成功,生产成本肯定会大大下降,到那时我国的两步发酵法就没有优势了。1.2.2我国生产概况15我国生产维生素C有40多年的历史,1958年我国自行设计、安装第一个年产30吨维生素C车间,在东北制药总厂投产,当时的工艺为莱氏法(Reichstein),生产总收率接近国外水平,从而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维生素C的历史。其后,较早生产的工厂还有上海第

7、二制药厂(上海三维制药公司)、西安制药厂、北京制药厂、南京制药厂和太原制药厂等。1969年2月,北京制药厂、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协作开展两步发酵法新工艺的研究;1971年东北制药总厂发现并优选大小两个菌种搭配方法;1972年上海第二制药厂、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选育出高产酸菌种;1975年9月,两步发酵法在上海第二制药厂投产;80年代,国内维生素C生产企业多数采用两步发酵法。1985年底,维生素C两步发酵法技术以550万美元转让给瑞士罗氏公司,是我国当时金额最高的医药技术出口项目。转让协议规定该技术不能转让给第三国,该协议有效期至2001年。维生素C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