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西省2014届高三高考考前质量监测文综试题

2014年山西省2014届高三高考考前质量监测文综试题

ID:6464829

大小:556.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1-14

2014年山西省2014届高三高考考前质量监测文综试题_第1页
2014年山西省2014届高三高考考前质量监测文综试题_第2页
2014年山西省2014届高三高考考前质量监测文综试题_第3页
2014年山西省2014届高三高考考前质量监测文综试题_第4页
2014年山西省2014届高三高考考前质量监测文综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年山西省2014届高三高考考前质量监测文综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年山西省高考考前质量检测文综B地理试卷2014年3月22-23日考试第Ⅰ卷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完成l~2题。1.影响产业结构由M阶段向N阶段演进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B.政策C.人才D.市场2.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 A.纺织、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门消失 B.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 C.资源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渐降低 D.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攀升 [考查知识点:必修Ⅲ1.1-1.2区域含义、阶段。 解析:1.M阶段向N阶段演进,即第一、二次技术革

2、命(资源、资金、劳动密集型工业)传统工业部门向第三次技术革命(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工业部门演进:M向N演进中交通、政策、市场存在,人才在N阶段成为主导因素。2.据图为第一、二次产业结构演进:A、B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包括三次技术革命出现的工业部门)现在仍存在且类型多样。C项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若将“资源”理解为“自然资源”,则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中的第一、二次技术革命部门的自然资源贡献率逐渐增强,第三次技术革命则贡献率降低。早期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为一、二、三,中期工业化阶段为二、一、三或二三一,晚期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为三二一] 下图示意北半球亚热带大陆东、

3、西两岸沿海某地年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读图,完成3~4题。3.曲线①所示地区补给地下水量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4.下列关于曲线②所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热配合协调B.河流以夏汛为主 C.典型植被是落叶阔叶林D.主要经济作物是油橄榄、葡萄 [考查知识:主要知识:气候的类型、分布规律、降水要素、影响,河流水文特征及其成因;辅助知识:自然带,农业。解析:审题:北半球亚热带大陆东、西两岸沿海→气候分布规律→气候类型;年降水量→年降水总量、年内降水量变化;某地年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或柱状图,逐月累计是指按月统计的降水量,本月逐月累计降水量=上月降水量+本月

4、降水量=上月逐月降水量+本月降水量,本月降水量=本月累计降水量-上月累计降水量;] 读某半岛一月等温线图,完成5-6题。5.该半岛北部m地和南部n地的温差为 A.18℃B.20℃C.22℃D.24℃6.该半岛中部地区与同纬度的东、西部地区相比,中部地区 A.气温较低B.土层深厚C.海拔较低D.坡度较缓 [考查知识:等值线图-等温线图及其判读。解析:5.m=-20℃,n=,温差=(0℃一4℃)一(-20℃)=20℃一24℃,故选择C。6.中部与东、西部比较,用低高低或切线法判读,中部气温低而东西部气温高,故选择A;B、C、D项因东高西低,故土壤深厚由东向西逐渐变厚]城市人口净

5、迁入率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区迁入人口与迁出人口之差,与该时期、该地区平均人口数之比。 读我国三大地区城市人口净迁入率比较图,完成7~8题。7.图示时期 A.东部城市人口净迁入率的变幅最大B.西部城市人口增量最大 C.西部城市化水平超过中部D.三地区城市人口数量稳步增长8.图示时期西部城市人口净迁入率一直大于中部,主要原因是 A.边境贸易的快速发展B.矿产资源开发 C.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D.基础设施完善 下图为晨昏线与北半球纬线圈相切点纬度值的变化示意图,箭头表示纬度值降低的方向,且c>b>a。读图,完成9~11题。9.图中M日可能为 A.6月22日B.9月23日C.3月21

6、日D.12月22日10.对b月地理现象的叙述,可信的是 A.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B.阿尔卑斯山雪线达一年中的最高值 C.巴西高原草木茂盛D.北印度洋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11.当该切点与北京的球面距离达到最短时,北京时间为 A.6月22日23时44分B.12月22日12点16分 C.6月22日ll点44分D.12月23日0点16分 [考查知识:解析:10.审题,问题转换为有关地中海气候区的正确叙述,b月即6月。A项6月22日前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移动,6月22日后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B项6月气温未达到最高,而7月气温最高则雪线最高;]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

7、6题~第3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题~第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36.(2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江拉空效应是指处于较低水位的长江把与长江有联系的处于相对高水位的湖泊的蓄水拉空的现象。随着长江拉空效应增强,鄱阳湖水位迅速下降,鄱阳湖被长江迅速拉空的情形再次出现。截至2012年9月16日,鄱阳湖水位一个月时间就直落4米以上,湖区水体面积缩减超过1000平方千米。 材料二下图示意鄱阳湖位置及其周边地区。(1)说明此次鄱阳湖被迅速拉空的过程。(8分)(2)分析鄱阳湖被迅速拉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