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工程的导论

催化剂工程的导论

ID:6465811

大小:35.1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14

催化剂工程的导论_第1页
催化剂工程的导论_第2页
催化剂工程的导论_第3页
催化剂工程的导论_第4页
催化剂工程的导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催化剂工程的导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1.1953年Ziegler-Natta型催化剂的问世,是化工里程碑。2.合成氨工业是最伟大的工艺开发:把催化剂理论和工艺实际相结合,解决了热力学、催化剂筛选、高压的问题。3.Wachker:乙烯制备乙醛,采用纯乙烯和纯氧,催化剂原位再生,乙烯大量过剩,维持在爆炸极限上限操作,压力为0.3mpa,温度为373K,乙烯经纯化后再生,依稀的收率打95%.4.催化剂的基本特性:a催化剂能够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并不进入化学反应的计量b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即催化剂对反应类型、反应方向和产物的结构具有选择性c催

2、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能进行的反应,而不能加速热力学上无法进行的反应d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的位置e催化剂不改变化学平衡,意味着对正方向有效的催化剂,对反方向的反应也有效。5.催化剂按工艺与工程分类:多相固体催化剂,均相配合物催化剂,酶催化剂。6.多相固体催化剂包括:主催化剂,共催化剂,助催化剂(结构助催化剂,电子助催化剂,晶格缺陷助催化剂),载体,其他。第二章1.工业催化剂的传统制造方法:沉淀法,浸渍法,混合法,离子交换法,热熔融法。2.沉淀法分为:单组分沉淀法,共沉淀法,均匀沉淀法,

3、浸渍沉淀法,导晶沉淀法。3.沉淀法的流程:两种以上的金属盐溶液-混合-沉淀剂-沉淀-晶型或非晶型的沉淀-洗涤干燥焙烧-研磨成型活化-催化剂。4.共沉淀:将两个或多个组份同时沉淀。关键:T、PH搅拌程度,加料顺序5.均匀沉淀:首先使沉淀金属盐溶液与沉淀剂母体充分混合,形成均匀的体系,调节温度和时间,逐渐提高PH,是沉淀缓慢进行。关键:沉淀剂的选择温度和PH的控制。6.洗涤:沉淀法制备催化剂特有的操作EG、硝酸铝和氨水-中和-洗涤-老化-过滤-酸化-成型-干燥-煅烧-成品7.沉淀剂的选择原则:a尽可能使用易分解挥发的

4、沉淀剂b形成的沉淀物必须便于过滤和洗涤c沉淀剂的溶解度要大d沉淀物的溶解度应很e沉淀剂必须无毒,不应造成环境污染。8.沉淀形成的影响因素:浓度,温度,PH值,加料方式和搅拌强度。9.浸渍法:载体的沉淀-洗涤干燥-载体的成型-用活性组分溶液浸渍-干燥-分解-活化-负载型金属催化剂。10.成型方法:压片成型,挤条成型,喷雾成型,转动成型。11.焙烧的目的:a通过物料的热分解,除去化学结合水和挥发性物质(如CO2、NO2、NH3),使之转化为所需的化学成分,其中可能包括化学价态的变化b借助固态反应、互溶、再结晶,获得一

5、定的晶型、微粒粒度、孔径和比表面积等c让微晶适度地烧结,提高产品的机械强度。12.陈化的目的:获得颗粒大小较为均匀的粗晶体。洗涤的方法:倾析法和过滤法。13.如何选择载体:物理,孔结构、比表面积、吸附热、稳定性、导热性、传导性能。化学:活性导电性。14.活性组分载体的分布与控制:加竞争吸附剂EG、镍/氧化铝重整催化剂的制备:载体-一次浸渍-干燥-焙烧-二次浸渍-干燥-焙烧-成品a、载体的制备:用铝酸钙水泥和@氧化铝,石墨,木质素、经球磨混合2h,加水造粒压制成拉西环,用饱和水蒸气加热养护12h,100℃烘干2h在

6、1400℃焙烧12h,及为载体。b、原理:一方面是因为固体的孔隙与溶液接触时,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而产生毛细管压力,是液体渗透到毛细管内部,另一方面是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上吸附。15.催化剂成型的原则:a保证催化剂机械强度和压降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催化剂的表面的利用率b催化剂颗粒的形状,尺寸和机械强度要与相应的催化反应过程和催化反应器相匹配EG、国产SO2氧化钒系催化剂硅藻土+水→水洗→酸处理→带酸过滤→干燥→精制硅藻土苛性钾→化碱→化钒→澄清→中和→V2O5+K2SO4→混合碾料→挤条→干燥→过筛→焙烧→过筛→包装

7、→产品第三章1.催化剂指标1.活性:指催化剂效能的高低,是最重要的性能指标2选择性:用来衡量副反应能力的大小3寿命:催化剂在使用条件下,维持一定活性水平的时间;2.催化剂评价:指对催化剂化学性质的考察和定量描述;测试:一般侧重于工业催化剂的物理性质的测定;表征:着眼于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与其物理与物理化学性质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性3.动力学研究的意义和作用:a提供数学模型,反映出温度、空速、压力等对反应速率、转化率、选择性的影响规律,为催化剂及催化反应器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b弄清化学反应的机理,了解关键组分的主

8、副反应的动力学特许证,找到催化剂局部改进及换代开发的方向4.实验室反应器:积分反应器、微分反应器、无梯度反应器5.评价流程:原料气→反应器→生成物↓↓↓(组成、分析中心(管式)分离、计量分析预热、净化)动力学研究1空白试验→排除反应器材质对实验的干扰2预实验→确定混合的气流速度(消除内扩散)和粒径(消除外扩散)3实验结果处理→本征动力学模型的建立、转化率、选择性、反应速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