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1]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1]

ID:6474678

大小:21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1-15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1]_第1页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1]_第2页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1]_第3页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1]_第4页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1]_第5页
资源描述: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西安市第五十五中学樊首望2010年5月9《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西安市第五十五中学樊首望一、设计理念:本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为依据,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强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力图在教学中营造活跃、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创设更多的机会,也为教学活动中的“生成”搭建舞台。其设计特色有二,其一,密切联系实际,从特殊简单问题到一般较复杂问题的循序渐进的研究;其二,教师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自然的自主探索,推

2、理,师生互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二、教材分析:1.内容:《动能和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二的第七章的第7节内容。是本章教学的重点。通过前面几节的学习,学生已认识到某个力对物体做功就一定对应着某种能量的变化。而在初二学生已知道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叫动能。那么,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引起动能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就是本节要研究的内容。2.作用:本节内容是上一节内容的一个延伸,也是下一节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依据,具有承前启后作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既深化了对功的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有了进一步地理解。拓展了求功的思路并为用功

3、能关系处理问题打开了思维通道。作为力学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它的应用更是贯穿于以后的很多章节。由于动能定理适用于恒力、变力做功,应用十分广泛,所以必须使学生真正的掌握好它。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过动能的概念,并知道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而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知道能量的转化可以通过力做功来实现,这为“动能”“动能定理”的推导埋下了伏笔。但普通中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注意力也不够集中,再加上他们数学基础较差,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较弱,所以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上述因素

4、。四、三维目标:9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动能的符号、单位和表达式,会根据动能的表达式计算物体的动能。(2)能从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学公式导出动能定理,理解动能定律的物理意义。(3)领会运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理解做功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会用动能定理处理单个物体的有关问题。(4)知道动能定理也可用于变力做功与曲线运动的情景,能用动能定理计算变力所做的功。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设置情景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⑵探究和验证过程中掌握观察、总结、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⑶经历科学规律探究的过程、认识探究的意义、尝试探究

5、的方法、培养探究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动能定理的推导演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兴趣。(2)激发学生用不同方法处理同一问题的兴趣,会选择用最优的方法处理问题。(3)领略自然的奇妙和谐,培养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动能的概念,动能定理及其应用动能的定量化是学生思维突破的障碍,突破的方法是通过复习前面学过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大胆猜想、推导、类比得出动能的表达式,利用两道经典例题加深学生对动能概念的理解。再以推导动能表达式的方法为依据,通过实例学生可以轻松地推导出动能定理的内容。最后用一道典型例题使学

6、生学会如何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2.教学难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对动能定理深刻的理解比较困难,尤其是动能定理中总功的分析与计算在初学时比较困难,通过例题逐步提高学生解决该问题的能力。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动能定理,进一步加深对功与能的关系的理解,让学生对功能关系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最后设置情景例题加强学生对动能定理的应用能力。六、教学方法分析:9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运用探究性互助学习教学模式和新课改的理念,结合本校学生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使教师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与学生一起学习本节内容。因为有前几节的基础,本节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推

7、理和定义动能的表达式,让学生经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教学的开始要求不能太高,(尤其对于我校学生)要循序渐进,从生活中众多实例出发,通过分析、感受真正体验动能定理的内涵。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一起推导、讨论、实际检验等环节,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具体用到了“诱导思维法、”“猜想法”、“推理法”、“讨论法”、“讲练结合法”、“归纳法”。七、学习方法分析: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应该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接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和特

8、定的学习方法。有效的学习方法应该渗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本节课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