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知识系列讲座(一)

京剧知识系列讲座(一)

ID:65419494

大小:25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01-08

京剧知识系列讲座(一)_第1页
京剧知识系列讲座(一)_第2页
京剧知识系列讲座(一)_第3页
京剧知识系列讲座(一)_第4页
京剧知识系列讲座(一)_第5页
京剧知识系列讲座(一)_第6页
京剧知识系列讲座(一)_第7页
京剧知识系列讲座(一)_第8页
京剧知识系列讲座(一)_第9页
资源描述:

《京剧知识系列讲座(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同市实验中学团委系列讲座(二)走近京剧艺术主讲:田雨禾2008.3.29京剧知识系列讲座(一)京剧常识普及四大徽班进京四大徽班概况 “徽”指的是徽调或徽戏,“徽班”是指演徽调的戏班。清代(公元1644——公元1911)徽调在南方非常受欢迎,有许多著名的徽班。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当时被称为“四大徽班”。四大徽班在表演上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当时有这样的赞誉:三庆班的轴子、四喜班的曲子、春台班的孩子、和春班的把子。 “轴子”(读“咒”),意思是说三庆班擅长演有头有尾的整本大戏。 “曲子”是指昆曲,意思是说四喜班擅长演昆腔的剧目。 “孩子”指的是童伶,意思是说春台

2、班的演员以青少年为主,生气勃勃。 “把子”是指武戏,意思是说和春班的武戏火爆,最受欢迎。 这是四大徽班的概况。清乾隆五十五年(西元一七九○年),高宗八旬万寿盛典,三庆徽班率先入京祝厘,自此继来徽班又有四喜,和春,春台等班,合称「四大徽班」.中国清代乾隆年间北京剧坛4个戏班。即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多以安徽籍艺人为主,故名。乾隆五十五年(1790),为给乾隆帝弘历祝寿,从扬州征召了以戏曲艺人高朗亭为台柱的三庆班入京,以唱“二黄”声腔为主,是为徽班进京演出之始。之后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安徽戏班相继进京。在演出过程中,6个戏班逐渐合并为四大徽班。时值京腔(高腔)、秦腔

3、已先行流入北京,徽班在演唱二簧、昆曲、梆子、啰啰诸腔的基础上,兼容并蓄,出现了“四徽班各擅胜场”的局面。由于其声腔及剧目都很丰富,逐渐压倒了当时盛行于北京的秦腔与昆剧。许多秦腔班演员转入徽班,形成徽秦两腔的融合。昆剧演员也多转入徽班。 嘉庆、道光年间,汉调(又称楚调,西皮调)进京,参加徽班演出,徽班又兼习楚调之长,为汇合二簧、西皮、昆、秦诸腔向京剧衍变奠定了基础,在京师与徽班造成了西皮与二黄合流,形成所谓的“皮黄戏”。此时在京师里形成的皮黄戏,受到北京语音与腔调的影响,有了“京音”的特色。这种带有北京特点的皮黄戏叫做“京戏”,也叫“京剧”。因此,四大徽班进京,被视为京剧诞生的前奏,在京

4、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清末,四大徽班已相继散落。京剧的形成京剧老生三鼎甲:前三鼎甲:京剧的初期在北京的舞台上是以唱旦脚戏为主的。自从出现了老生“三鼎甲”以后,使得北京的京剧舞台上改为以演老生戏为主了。   这老生“三鼎甲”是指程长庚、余三胜和张二奎三位著名的老生演员。后三鼎甲: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四大须生:前四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后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梅兰芳梅兰芳,名澜,字畹华,祖籍江苏泰州,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是世界人民熟知的戏曲艺术大师,我国最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青年

5、梅兰芳蓄须明志演出穆桂英挂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