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学习题

食用菌栽培学习题

ID:6544929

大小:5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17

食用菌栽培学习题_第1页
食用菌栽培学习题_第2页
食用菌栽培学习题_第3页
食用菌栽培学习题_第4页
食用菌栽培学习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食用菌栽培学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名词解释1、食用菌:是一类可供食用的具有显著子实体的大型真菌,常称为菇、蕈、菌。2、真菌:是一大群具有真核、能产生孢子、无叶绿素的一类以腐生或寄生为主的低等真核生物。3、菌丝:由管状细胞组成的丝状物。4、菌丝体:菌丝不断进行生长、分支交织而成的菌丝集体。5、菌丝束:菌丝菌丝平行排列的绳状结构。6、菌索:不少担子菌类菌丝体生长至某一阶段后菌丝缩合,形成粗绳索状复杂的组织,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菌索。7、菌髓:是指伞菌菌褶或齿菌类的菌刺中央部分或菌管之间的菌丝层。8、菌核:由菌丝体密集而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休眠体。9、子实体:具有

2、结实能力的双核菌丝组织化形成的肥大多肉的菇、蕈、耳等称为子实体。10、菌盖:高等真菌,尤指层菌纲中的子实层支撑部分。又称菌帽,多位于菌柄之上。11、菌柄:子实体的支撑部分,也是输送营养和水分的组织,一般生于菌盖中央,有的偏生或侧生。12、菌褶:伞菌菌盖下呈放射状排列的薄片。13、菌环:部分伞菌残留在菌柄上的内菌幕。14、菌托:伞菌中的鹅膏菌属和苞脚菇属及腹菌中的鬼笔目等真菌,外菌幕较厚,当这些真菌子实体成熟时,常有部分外菌幕残留在菌柄的基部,发育成杯状、苞状或环圈状构造,统称为菌托。15、生长因子:是一类对食用菌正常生长代

3、谢必不可少且不能用简单的碳源或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16、微量元素:凡所需浓度在10-6~10-8mol/L范围内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17、常量元素:凡是生物的生长所需浓度在1/10000~1/1000mol/L范围内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18、碳氮比:培养基或培养料中所含碳元素与所含氮元素的比值。19、氮源:凡能提供食用菌菌丝生长所需氮素的营养物质。20、碳源:是构成食用菌细胞和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也是食用菌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源。21、天然培养基22、合成培养基23、半合成培养基24、液体培养基25、固体培

4、养基26、半固体培养27、灭菌28、消毒29、防腐30、干热灭菌31、湿热灭菌32、病原病害33、非病原病害34、食用菌的深加工35、平菇36、初生菌丝37、次生菌丝38、三生菌丝39、锁状联合40、孢子印41、大型真菌42共生菌43、外生菌根菌44、内生菌根菌45、寄生菌46、白腐菌47、褐腐菌48、待料栽培49、生物学转化率二、填空题1、在我国目前可以人工栽培,并进行规模生产的主要品种有:香菇、平菇、蘑菇、黑木耳、毛木耳、银耳、草菇、金针菇、凤尾菇、猴头、鸡腿菇、滑菇、姬松茸、灰树花、阿魏菇、竹荪、茶薪菇、榆黄蘑等几十

5、种。2、1971年Margulis改订Whittakar的分类系统,提出了“五界学说”包括:原核原生生物界、真核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3、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过程可分为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因此在形态上有菌丝体和子实体之分。4、菌褶和菌柄的链接方式主要有直生、弯生、离生和延生。5、影响食用菌生长的外部因素包括温度、适度、水分、空气、光照、pH值等。6、食用菌能利用的有机碳源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淀粉、果胶、单糖、有机酸类和醇类。7、生长因子一般包括有维生素、生长刺激素、碱基、卟啉及其衍生物。8、

6、食用菌矿质营养元素中属于常量元素的有磷、钾、钙、镁、硫。9、食用菌矿质营养元素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有铁、铜、锌、锰、钴、钼、硼。10、食用菌子实体主要包括菌盖、菌褶、菌柄、菌环和菌托五个部分。11、培养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是①含有该菌株生长所需的条件;②具有一定的生长反应;③经过严格灭菌,保持无菌状态。12、培养基按照营养物质的种类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按照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13、根据抑菌或杀菌强度的不同,杀菌措施灭菌、消毒和防腐。14、食用菌栽培过程的消毒灭菌分为:培养基

7、的灭菌、培养环境的灭菌、培养器皿的灭菌和分离材料和皮肤的消毒。15、实验室食用菌制种过程中常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刀、接种锄、接种铲、接种环、接种针。16、食用菌母种的鉴定包括:出菇实验、母种的菌丝形态、菌丝长势、高温适应性、干湿鉴定。17、常见的菌种分离方式包括:孢子分离法、组织分离法和基物分离法。18、食用菌的组织分离法一般有子实体分离、菌核分离、菌索分离三种19、食用菌原种鉴定包括转管次数、保存时间和原种外观三个方面。20、优良的食用菌菌株应同时具备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及菌丝活力强、无杂菌、无虫害的双重作用。21、食用菌

8、的病原物致病过程包括侵入、潜育和发病三个时期。22、食用菌病虫害流行和发生由病原物、寄主食用菌和环境条件三个方面决定。23、优良菌种的标志是菌种纯、生命力强和菌龄适宜。24、根据菌柄在菌盖上着生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中生、偏生和侧生。25、食用菌的生活类型可分为木生、粪生、土生、寄生和共生五类。26、根据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