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常识提要

古代汉语常识提要

ID:6553051

大小:149.00 KB

页数:56页

时间:2018-01-17

古代汉语常识提要_第1页
古代汉语常识提要_第2页
古代汉语常识提要_第3页
古代汉语常识提要_第4页
古代汉语常识提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常识提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古代漢語常識提要第一节古代漢語常用工具書一、字典辭書的編排、注音與釋義(一)編排方式。主要有三種:1、按部首和筆劃排列。把部首按筆劃多少的先後順序排列,同一部首的字都歸入該部之下,以每字筆劃的多少爲序。注意兩點:第一,字典辭書中的部首與漢字結構中的形符(意符)不完全是一回事。字典辭書中的部首是爲了檢字方便,把共有的相同偏旁歸納而成的。這些偏旁,大多是形符,但也有的不是形符。第二,各字典辭書部首的設置不完全一致。如《說文解字》分漢字爲540個部首,《康熙字典》則分爲214個部首,等等。2、按音序排列。如《佩文韵府》、《經籍纂詁》按平上去入四

2、聲和平水韵106韵分列。當代編寫的不少字典辭書按中文拼音方案字母順序排列。3、按號碼排列。通常使用四角號碼。(二)注音方式。主要有三種: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如:“屯,音肫。”2、反切。即用兩字來拼合被切字的讀音,反切上字與被切字聲母相同,下字與被切字韵母、聲調相同。反切在字書中一般稱:“某某反(或翻)”、“某某切”。3、注意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三)釋義方式1、直訓(或語詞式)。即用一個詞解釋另一個詞。2、描寫(描述被釋物件的特徵、性狀、作用等)。3、義界(或定義式)。4、譬况。即打比方加以說明。二、常用工具書簡介(一)《新華字典》

3、、《現代漢字詞典》——爲學習和使用現代漢語而編寫,但也收有一些古詞古義。(二)《漢語大字典》——解釋漢字形、音、義的大型語文工具書,是目前我國收集漢字單字最多的字典,收字五萬六千個左右。全書按部首編排。字義按本義、引申義、通假義排列義項。(三)《康熙字典》——清康熙年間由張玉書、陳廷敬等三十人編成。收單字四萬七千多個。按部首筆劃把214個部首歸入以十二地支命名的十二集中。對單字的解說爲先注音,後釋義。注意用直音、反切、葉音三種方法。(四)《說文解字》——東漢許慎著,我國現存最早的字典。全書分漢字爲540部,通過分析漢字的結構說明每個字的造

4、字本義。(五)《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一一北京大學中文系等單位聯合編寫,收古漢語常用字三千七百多個,是爲幫助初學古漢語的人掌握古書中常用字的常用義而編寫,便于古漢語初學者。(六)《簡明古漢語字典》——一部供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讀者學習古代漢語和閱讀古籍時參考的工具書。(七)《經籍纂詁》——清阮元主編,古書訓詁資料的彙編,按平水韵106韵分卷編排。(八)《辭源》(修訂本)——專門爲閱讀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書。全書按部首筆劃排列法編排,分214個部首。(九)《辭海》(修訂本)——綜合性的辭書。按部首筆劃排列法編排。古語今語、古義今義幷收。(

5、十)《辭通》一一近人朱起鳳編著的一部古漢語雙音詞詞典。收羅了古書中以聯綿詞爲主的雙音詞,也包括其他一些雙音複合詞和詞組。(十一)《經傳釋詞》——清王引之著,著重研究先秦和漢代經傳中虛詞特殊用法的著作,收虛詞160條。編排以古漢語聲母類別爲綱,分爲十卷。又,清人劉淇的《助字辨略》也是專門講解古漢語虛詞的著作。(十二)《詞詮》——近人楊樹達著。收集了古書中常用的介詞、連詞、語氣詞及一部分代詞、動詞、副詞,說明它們的用法和意義。全書按注音字母編次。(十三)《古代漢語虛詞通釋》——何樂士等編,共收文言虛詞549個,對每個虛詞都從詞類、用法、意義、

6、舉例等幾個方面加以解說。全書按中文拼音字母順序排列。(十四)《詩詞曲語辭彙釋》——一近人張相著。彙集了唐宋元明以來流行于詩詞劇曲中的特殊語辭537個,是閱讀和研究古典詩詞曲的重要參考書和工具書。第二節漢字的結構一、漢字的結構與“六書”理論古漢語文字學的字形分析,是爲瞭解文字的本義,按造字意圖來分析漢字的結構。許慎在《說文解字·叙》中提出的“六書”名稱依次是: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而現在我們通常把“六書”的名稱作如下排列: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許慎對“六書”的闡述如下:象形,“畫成其物,隨體誥詘”;指事,“視而可

7、識,察而見意”;會意,“比類合誼,以見指撝”;形聲,“以事爲名,取譬相成”;轉注,“建類一首,同意相受”;假借,“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二、形聲字形聲字的形符和聲符的位置可有多種情况,有時形符和聲符可偏于一隅,應注意辨析。少數形聲字的形符或聲符已經簡省,稱作“省形”或“省聲”。形聲字的本義同形符的意義有關,但形符與本義之問的關係是靈活多樣的。第三節漢字的發展與演變一、漢字書體的演變主要綫索:金文金文西方周秦文字小篆東方六國文字商:→周:→戰國:(保持傳統)→秦:→(變异較大)→西漢:隸書甲骨文甲骨文秦篆二、隸變對漢字結構的影響隶書的産生是

8、古今文字的分水嶺。隶變對漢字形體結構的影響大致有三個方面:(1)部首形體的變化,表現爲許多部首或偏旁形體的簡化;(2)簡省或訛變;(3)偏旁的混同。第四節怎樣通過分析字形探求本義一、文字的本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